走到显灵宫大门时,王十五说“只要进了朝堂,所图不是位列阁部就是名垂青史。
奴家知道林君想要什么,但家兄的心愿,就拜托林君了。”
林泰来反问道“你对我如此有信心连少司徒本人都未必有这个信心。”
王十五回答说“别人都说林君反应机敏、算计周密,又敢于冒险,所以屡屡成功,但奴家并不以为然。
在奴家看来,林君最厉害之处其实是总能洞悉先机,总能比别人更早掌握情报,然后因势利导,主打的就是一个知己知彼。
这次林君既然敢到我们王家,想必又是掌握了什么情报,而后可加以利用。”
林泰来大吃一惊,拥有各种“信息差”就是他最大的秘密武器,居然被先前素不相识的王十五看出了点端倪。
这小娘们不简单,现在退亲还来得及么
登上马车之前,王十五又道“是奴家失言了,还望林君不要介意。只是想到要结亲,就忍不住开诚布公了。
林君也要努力,奴家将来到底能飞多高,全靠林君了。”
从显灵宫做完任务出来,林泰来将王十五小娘子护送到了王家。
此时王家已经按照合作要求,腾出了若干间房屋。
于是林泰来又去了申府,准备将行李搬到王家,未来就暂住在王家。
在林泰来搬来之前这段时间,王之垣对王十五问道
“你今日与林解元同去显灵宫,也算是直接接触到了他,你觉得此人如何”
王十五答道“表面看去是今布,内里却是孟德也。”
王少司徒有点错愕的说“孟德伱说的是哪方面”
王十五又点评了一句“行为不羁,不拘泥于条框,有孟德之风。”
王之垣和王之瑶名为兄妹,但这岁数差距比一般父女都大。
长叹一声道“其实我又想了想,对你而言,高举应该更加安稳。”
从现有阶层地位、知根知底程度、夫家距离远近等指数来看,高举确实是一个最安稳的选择。
但王十五却摇了摇头说“高君虽好,但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未免有点太无聊了。”
话说到这里,王少司徒也就不再摇摆不定,下定了决心。
等林大官人带着手下和行李过来时,王之垣将林大官人请到了书房。
林泰来侃侃而谈“显灵宫乃是京城三大道宫之一,香客众多,今天人数也不少。
我和令妹一起出现在显灵宫,制造出了相当的热度,让世人将我和王家关联在了一起,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布局。”
王之垣对此无话可说,你林泰来制造热度的方式,确实别具一格。
难怪你林泰来总是能用最快的速度,引发公众的热议。
林泰来又指示说“第一,少司徒立刻去告诉杨天官,这两天可以提名户部尚书人选,不能再迟了
第二,如果遭到了攻讦,少司徒暂时不要有任何还击,也不要找人去攻击对手”
王之垣别无异议,既然选择了与林泰来合作,就只能照做。
当夜王之垣又从后门偷偷潜入了天官府,与同为山东同乡的吏部尚书杨巍沟通。
杨天官看到后辈王之垣忽然开始积极进取,本来还挺欣慰的,直到他听到了林泰来这个名字。
“先前我嘱咐了许多,是让你去找首辅,你却找了个首辅门客”杨天官一度以为,王少司徒鬼迷心窍了。
但事情进行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次日在吏部,杨天官就召集了左右侍郎、文选司的郎中和员外郎开会,这种会叫部议。
在部议上,一致通过提名宋纁、王之垣为户部尚书候选人,这就是吏部在人事问题上的权力。
当然这只是提名,而不是最终决议。户部尚书这样的顶级官位,最终决议也不可能由吏部做出。
但提名的最大意义可能就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开打的场景。
然后不出所有人预料的,又到次日时,一天之内就有四封奏疏从不同角度,攻讦户部左侍郎王之垣。
什么昏庸渎职啊,什么结党营私啊,什么包庇亲族啊,什么账目可疑啊,什么打击异己啊,各种罪过罗列出来也不少。
最让王少司徒生气的是,有人攻击说,自从王之垣主掌太仓以来,积存连年减少,实乃大失职也。
官场人都心知肚明,太仓充盈都是张居正时代穷尽手段积攒起来的
张居正死了后人亡政息,无论谁来执掌太仓,都只会积存减少而不会增多
扪心自问,他王之垣尽力维持太仓收支,做得已经很不错了,凭什么还要挨这个骂
尽管早已经做好了“抗压”的心理准备,但是被骂“失职”还是让王少司徒很生气。
按照惯例,被弹劾的王少司徒闭门不出,坐在堂上生闷气,王之猷和王象蒙只得陪着。
王象蒙劝道“伯父之所以憋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