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星呵斥道“真乃不知天高地厚之徒考试之前,就敢妄言”
林泰来不屑的说“不是我狂妄,而是石副宪你少见多怪
正德朝那位状元杨慎,虽然他父亲乃是内阁大学士,但这个状元却公认实至名归,没人说他不配状元
在我眼里,这次武科会试也就是这么个意思,我这个第一肯定实至名归。”
无论会试结果究竟如何,要先把这个牛吹出去,这就叫为自己造势
在别人印象里,先把他林泰来的名字和会试第一这个词绑定起来
再说他林泰来也不是一点把握都没有,武科考试比文科有个好处就是,考试过程更公开,考试成绩更量化。
比如射箭,中了几箭就是几箭,现场几百双眼睛在盯着;或者搬石墩,能搬起多重的石墩,现场几百上千人也都在看着,作不了假。
最后林泰来又补充了一句“想要证明我的话,也很简单
如果石副宪认为有其他考生比我更强,就请点出人名来,我会拜访比试去”
石星被堵得暂时语塞,但兵部尚书张佳却又重新开口道
“小子不要在这里说大话了,到了考场上再见真章本官会仔细看着,你到底有没有第一的实力”
有些人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暗暗惊呼。
张大司马这句话里隐含的潜台词似乎就是说,如果你林泰来实力足够,不介意给你第一名
在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心里,其实并没有把武科考试太当回事,毕竟当今风气就是文贵武贱,不然怎么会不避嫌疑的公开议论。
但即便是不受重视的武科,终究也是个会试第一,你张大司马说给就给,这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这下换成林泰来沉默了一下,张佳又问道“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林泰来回过神来,又道“其实在下还有一个心愿,还望大司马出把力。”
“小子不要得寸进尺”张佳终于也被惹烦了,咬牙道。
林泰来掷地有声的说“这个心愿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以后千千万万的武科考生”
张佳不耐烦的喝道“先说”
林泰来侃侃而谈说“众所周知,如今武科考试制度完全模仿的文科考试,这是朝廷也承认的。
但是历届武科为何只有会试就完结,不举行殿试难道文生是天子门生,武生就不配了
按道理说,武科也该有殿试,朝廷不能太不把武举当回事,应当把这个缺憾弥补起来”
张佳“”
这就你林泰来所说的,为了千千万万的武科考生真当别人看不出你林泰来的心思
会试第一叫会元,殿试第一叫状元,你林泰来是不是想拿下大明第一个武状元
张佳习惯性的先推脱说“虽说武科增加殿试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但毕竟涉及天子,所以此事需要内阁推动。”
话才说到这里,张大司马忽然看到了带着林泰来进入雅集的申用懋。
那就没什么好说了
林大官人忽然一个鲤鱼打挺,非常利索的从席位上站了起来。
众人只感到大开眼界,从来没见过如此灵活的醉汉。
然后林泰来朗声道“今日兴尽矣,在下先告辞了”
说罢,真就大步向院门外走去。
众人见林泰来的确走人,消失在院门外后,当即就有人七嘴八舌的对张佳说起话来。
“大司马对那林泰来太过于纵容了。”
“即便是为了赶走林泰来,但这代价也太大了点。”
张佳懒得回复这些话了,刚才他们为何不说,现在却一个一个的跳出来马后炮放林泰来一个会试又怎么了
如果按照科举规矩,主考和中式考生之间就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
如果林泰来武科会试中式,在某种意义上,不就成了自己门生
如此算下来,多了一个强力门生,怎么也不算吃亏啊。就算要拿捏林泰来,有了座师身份也更方便。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老子说的
复古派可能会赔,但他张佳肯定不亏。
虽然这波操作很细,但张佳完全不想对别人解释,毕竟旁边还坐着一个赵用贤。
这位赵学士当年可是以门生身份,直接背刺了座师张居正。
张佳害怕当面议论座师门生什么的,会让赵用贤以为是被讽刺了。
不过在这时,赵用贤忽然拍桌叫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我们中计了”
众人诧异道“中了什么计”
赵用贤懊恼地说“那林泰来一开始用文学故意威逼我等,其实另怀心思
目的都是为了引诱大司马出手相救,等于是拿我们当人质,向大司马勒索赎金”
众人纷纷恍然大悟,没想到林泰来的思路这么细
赵用贤又开口道“经过深思熟虑,今年春季的雅集,不再进行任何创作了。
今年我们京师复古派雅集要以文论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