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一步一坑(下)(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4875 字 2024-03-21

的人,押着两个“人证”出现,然后都被杨巡抚抓起来了。

难道赵百户的意思就是,这十几个人身份是苏州卫的漕军

可是苏州卫来的漕军,为什么掺乎吴田氏告状的事情

赵百户确实非常明白别人的疑惑点,这事一般人看不懂,或者某位大官人的布局有点复杂,非要详细解释不可。

所以又一次主动的详细解说“那十几个漕军先前与吴家有过合作协议,用空漕船运吴家的盐回苏州,合伙从中取利。

没想到吴家遭到郑家的伏击围歼,大部分成员和货物都没了。

既然吴家覆灭,那十几个漕军与吴家合伙取利的计划自然就落空了。

出于义愤,他们搜寻到了两个来自郑家的人证,并于今天带到杨军门这里。

没想到杨军门为了偏帮郑家,竟然不分青红皂白,把十几个漕军都抓了起来。”

听到这里,中军官心神震动,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珠子。

虽然还未清楚事情全貌,但就凭直觉也能感到,要出事故了。

凤阳巡抚按惯例兼着总督河漕,甚至可以说河漕事务就是凤阳巡抚最重要的差事

但一个河漕总督,为了偏袒盐商,把完成运粮任务的漕军抓了起来,这听起来已经很有点“政治丑闻”的样子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漕军卖苦力,为了完成河漕总督的差事。

而河漕总督如果偏帮着盐商这种“外人”,毫不讲理的抓漕军,就实在有点难看了。

更别说这些漕军还是江南苏州卫的,并不是江北扬州卫、凤阳卫的人,司法管辖权也不属于凤阳巡抚河漕总督。

赵百户还是很平静,指着那些闹事的上千人群,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来自我们苏州卫的漕军,运送今年第一批漕粮到扬州仓。

我们这些漕军兄弟,出门在外向来十分团结,一人有难,就有千百漕军兄弟援手

今日有十几个同样来自苏州卫的漕军兄弟控告盐商郑家,其他人当然要来声援。

没想到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军门为了包庇非法盐商,竟然直接下令抓捕这十几个漕军兄弟

其他漕军兄弟亲眼目睹此事,怎能不义愤填膺怎能不怒发冲冠

所以在忍无可忍时,发生这样的漕军哗变,实在再正常不过了,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中军官“”

他终于彻底弄明白,发生什么事情了。

原本眼睛里看到的情况是,第一步,吴田氏状告郑家,杨巡抚谨慎避坑,不接状子,这很正常。

然后就是第二步,有十几个人郑家犯罪证据,而杨巡抚为了帮助郑家,以调查名义将这十几个人暂时抓起来。

这也很正常,无论告状的人还是证据的人,都是小人物,掀不起波澜。

根据官场经验,接这种莫名的案子很可能就是坑,陷入别人的节奏。

但可以另起名义,以我为主,按自己的节奏来办事,这样可以避坑。

再然后就是第三步,有上千人莫名其妙的聚众闹事,疑似有来自苏州的神秘人物操纵和组织。

不过这种闹事对巡抚完全没有杀伤力,最多就是表面热闹。

但是似乎有人变了个障眼法,把所有人的眼睛都欺骗了,其实真相并不是上面那样

事实的真相是巡抚兼河漕总督枉法,为了包庇盐商,导致漕军大规模哗变

中军官发现,此时他已经没有资格回复赵百户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转身,向巡抚禀报

大轿中的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杨俊民听到中军官的禀报后,当即陷入了惊愕。

并沉浸于最深刻的哲学问题中,久久不能自拔。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刚才在下令的时候,只想着抓的是十几个苏州人,可以顺藤摸瓜的查出这些苏州人的黑后台。

但没想到的是,这十几个人居然是漕军,更没想到,还有快速连锁反应在后面

下船后每一步的本意都在避坑,但没想到,每一步却都在踩坑

如果他直接收了吴田氏的状子,启动司法程序,就没那么多事了

如果他采纳了十几个漕军的人证,同样也没那么多事了

河漕总督引发漕军哗变,这踏马的到底是哪个王八蛋编出的剧本

杨巡抚实在坐不住了,从轿中出来,抬眼就看见了郑之彦。

直接迁怒道“这是你惹出来的祸事眼下你说怎么办伱能不能去把事情解决了”

郑之彦死活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大鱼吃小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更别说盐业这种资本密集型行业了。

自己搞掉了吴家,又算什么大事何至于此

其实郑之彦这样的想法,站在大盐商的角度来说也不能算错。土地有兼并现象,在盐业一样有。

举另一个时空的例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