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口若悬河(1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3713 字 2024-03-21

林泰来想也不想的答话说“朝廷信不信,还要看老大人你怎么奏报。

只要是老大人你奏报上去的,朝廷就一定相信。”

海瑞转而又重新问道“现在整件事情的关键之处在于,那些抓捕你的军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引发抗税风波的直接导火索,伱猜测临淮侯李家,那也只是你的一面之词。”

林泰来心里吐槽,海青天你抓着这个疑点没完没了是吧

然后口中便使出一招化实为虚“不不不,这并不是最关键之处。无论这些官军是谁派来的,只要来自于南京,就注定会引发抗税风波”

然后又是一招斗转星移“甚至可以说,即便没有我被抓捕的事件,也会发生抗税风波

因为苏州府民众对赋税的情绪,这十来年又积累到一个临界点了

在这种民意下,所欠缺的只是一个抗税理由,这个理由本身是什么反而不重要”

一些新名词让海青天非常不理解,疑惑的说“临界点是何意”

林泰来暗想,不怕你不懂,就怕你明白如果你都明白了,还怎么忽悠

随后他直接举了个例子“遥想十五年前,老大人你也当过江南巡抚,为何短短数月间就能赢得万民称颂

还不是因为老大人你大批清理豪强占有和隐匿的田地,将税基扩大,减轻了其他普通民户的税负

您回想一下当时的渴望减税的民意,那就是处在一个临界点上”

然后林泰来又高屋建瓴、一针见血的指出“经济问题每若干年就是一个小周期,现在的民意状况和十五年前差不多。

这才是出现抗税风波的关键,是老大人你这个钦差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海青天若有所思后,点点头道“言之有理所以,那些抓捕你的军士,到底是谁派去的”

林泰来无语,海青天你是魔鬼吗总是关注这些细枝末节作甚

在他林泰来已经火力全开的情况下,一般人早就顶不住,被牵着鼻子走了。

林大官人也是有脾气的,怒气冲冲的说

“我明明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老大人却仿佛将我人犯反复盘问,简直莫名其妙

如果老大人真有心,那就自己去查吧,问我这个受害人做什么”

虽然林泰来貌似激动,言辞也有点不恭敬,对海瑞施加了情绪压力。

但海瑞仍然平静如水,淡淡的说“到底谁是受害人,还不一定。”

林泰来“”

这海瑞怎么就如此死心眼抓着一个无关大局的疑点就是不放手

海瑞又道“你与那些军士一起共处了十来天,以你的敏锐,多少也会看出些线索。

到底是你真看不破他们来历,还是你不想说”

林泰来真是服气了,海瑞仿佛笃定自己一定知道什么。

没错,他确实知道,但也真不能说

便答话道“如果老大人一定要我说些什么,那我可以给老大人两条思路

第一条思路,就是提审最大嫌疑人李宗成,从他身上挖出情报。

先前老大人不能擅自提审临淮侯世子,但如今老大人被朝廷点为钦差,可以去盘究李宗成了”

海瑞回应说“这点不用你来教导,本院自然会去做。”

林泰来立刻ua说“这才是正常钦差应该去做的事情

而不是对我这个受害人盘根问底,总想让我这个受害人线索”

但海瑞根本不接林泰来的话,又问道“那你说的第二条思路又是什么”

林泰来答道“第二条思路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往往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老大人只需要思考,如果在下被整治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魏国公徐邦瑞听到海瑞突然驾临西园,也匆匆的从旁边中山王府赶了过来。

刚走近了,就听到林泰来说“最大受益者”,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如果攀扯上临淮侯李家,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就是他徐邦瑞,南京城守备大臣直接到手

林泰来怎么敢这样引导海瑞这与引火烧身有什么区别

海瑞感觉直到现在,才从林泰来口中听到真正有用的信息,目光锐利的盯着林泰来,喝问道“那你说,谁受益最大”

林泰来慷慨激昂的说“如果在下被整治,锒铛入狱定罪,最大受益人就是文坛盟主、复古派领袖、刑部右侍郎王弇州”

海瑞“”

林泰来继续侃侃而谈说“对我表示过敌意,而又有行动的人,除了临淮侯世子李宗成就是王弇州

他以刑部右侍郎之尊,亲自受理席家的上告,这难道就不值得关注

而且整治了我以后,李宗成或许只是能出一口气,未见得有多少实际好处。

但王弇州却又不一样,从肉体上除掉我这个复古派大敌,对他而言名利双收”

听到林泰来又攀扯出王世贞,海瑞只感觉头都大了,紧紧的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