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强强联合(1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4921 字 2024-03-21

这时候海瑞心里有点纳闷,现在他正在和王世贞交流,但王世贞却总是频频看向顾宪成作甚

海瑞抬高了声调问道“本院方才提议,少司寇以为如何”

说的就是在文坛大会推广今乐府诗集的事情。

“此事可行。”王世贞捏着鼻子答应了,然后又说“不过我也有些事情要请托大中丞。”

海瑞答道“你先说来。”

王世贞侃侃而谈道“君子六艺尚有乐艺,太祖高皇帝设南曲乐户,本意也是以技艺供奉朝廷所用也。

彼辈教习技艺,以此为业,若不许施展技艺,不近人情也。

况且文坛大会定在乡试三场结束后,并不影响乡试。

盛事该有歌舞相衬,以彰华音,此乃”

海瑞已经明白王世贞的意思了,他看着这个与自己同时代的文化巨星,想着对方也与自己一样进入了暮年,不免也暗自唏嘘。

最后皱了皱眉头道“本院准许南曲乐户参加文坛大会各雅集”

这就是王世贞来找海瑞的目的,在当今这社会风气下,如果文人盛会没有美人点缀,那不就成了笑话吗

王老盟主也清楚自己身体状况,今年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主持文坛大会了,他当然希望尽善尽美。

王世贞又邀请道“还想请大中丞列席为护法。”

海瑞挥了挥袖子说“再议。”

其实就是婉拒了,以海瑞的品格,当然不可能去搞这种结党营私的社交。

到此众人该说的事情都差不多了,海瑞直接就送客了。

最年轻的顾宪成腿脚好,率先往外走,就是魂不守舍的。

他一开始以为自己会大赢,后来又以为自己要小输,再后来又以为自己要大败。

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不只是大败还是血亏不但没蹭上海瑞的名声,还给林泰来诗集写了篇序

而王世贞在后面慢慢走,看着顾宪成的背影,不由得也感慨一声,现在的年轻人怎能这么废啊

他原本指望,顾宪成能和林泰来反复纠缠一个月,然后林泰来就顾不上文坛大会了。

结果这位顾宪成昨天露了底,今天就被林泰来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就一天,一天时间就溃不成军了

随后王老盟主又叹了口气,即便如此,还是要找顾宪成合作的。

没法子,没有别的选择了。而且这是短时间内所能找到的最合适合作者了。

所以王世贞就喊了顾宪成留步,开口道“近两年闻说顾泾阳讲学锡山,已然名满江南,诚然为当世经学宗师也。”

不愧是老于交际的文坛老盟主,寥寥数语就将才三十几岁的顾宪成拿住了。

顾宪成虽然内心看不起文艺圈,但也不能不承认王老盟主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没想到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居然如此高度评价自己,让顾宪成连忙谦逊了几句。

然后王老盟主又语重心长的教导说“顾君学术自成一家,但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响亮的学派名号。

正所谓名正则言顺,没有一个响亮名号,何以凝聚人心

宛如我们文坛,复古派这个名号就对宗门兴盛起了不小的作用。”

顾宪成仿佛被一语惊醒梦中人,自己讲学两年了,怎么就没想到起个学派名字

便诚心求教说“敢问弇州公,什么样的名号才为上佳”

王世贞不厌其烦的详细说“一定要有历史底蕴,能与古人联系起来,让人听到就觉得有伟大传承的感觉。

比如你可以想想,你们无锡有什么先贤可以化用过来”

顾宪成若有所思的回应说“论起无锡先贤,莫过于杨龟山先生,至今县中还有东林书院遗址。”

王世贞便道“这很可以”

杨龟山先生就是宋代学术大佬杨时,当今说到儒学以程、朱为正宗,而杨时就是二程的四大弟子之一。

如果说理学的学术传承,把二程视为第一代,而杨时就是第二代,朱熹才是第四代。

有个非常有名的求学典故叫“程门立雪”,主角就是杨时。

顾宪成也最崇拜杨时,心情有点激动,脱口而出道“那我就起名为龟山派”

王世贞“”

这帮假道学都什么审美啊伱真觉得龟山派这名字好听

他想了想后,很委婉的说“直接用前贤名号,太直白露骨了,反而失去了韵味。

就比如我们文坛宗门,如果叫太白派、杜甫派之类的名字,是不是听起来极为廉价”

顾宪成三思之后,又开口道“那就叫东林派,取自龟山先生东林书院。”

王世贞又不是真心为顾宪成的学派名字操心,只是想通过语言艺术拉拢顾宪成而已。

所以他先是随口敷衍道“行,这个名号就非常可行”

然后又转口说“总而言之,别跟某些没有见识的粗陋武夫一样,用更新社这种不知所谓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