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提前到来的巡抚(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5959 字 2024-03-21

回了苏州城见申二爷。

“新修城门这事,府衙不同意。”申二爷有点愤愤的说。

林大官人叹道“我现在真有点怀疑,你作为一个宰辅公子的能力了。

这样一个利城利民、名利双收的好项目,你都搞不定”

一位国家级二代,连市级工程项目都跑不下来,这战斗力也是够渣了。

关系到自己作为国二代的尊严,申二爷绝对不肯背锅,怒道

“责任怎能全归我,这还要怪你城门项目本来是有希望通过的,但你提议动用吴县济农仓,所以府衙才会反对”

林泰来反驳道“新建城门这样的工程,并不像是给你家修建状元牌坊那么简单

不但要开陆门、水门,还要在外面增加瓮城,另外还要在护城河上新建桥梁

所以整个工程量堪称浩大,不用济农仓储备,资金哪里够用

没有济农仓补贴,就算靠劝捐,又能捐出多少银子”

申二爷习惯性的赌气说“那你说怎么办”

林泰来答道“当然是继续向府衙施加压力了。”

申二爷忍不住嘲笑道“你派了几个灾民去府衙门口跪求开仓,也没见有多大用啊。

我亲眼看到的,都衙役被轰走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林泰来想了想说“那就继续升级,加压

我听说巡抚马上就要抵达苏州了,可以多聚集一些灾民,去枫桥镇等着”

官场上迎送礼仪都是有讲究的,枫桥镇距离苏州城十里,正好符合出城十里相迎的礼数。

而且更妙的是,枫桥镇位于吴县和长洲县的交界处,更利于两个县的官员一起出现。

所以一般有大佬莅临苏州城时,第一道入境的迎接仪式一般就在枫桥外。

本地人都知道,如果想要拦路喊冤告状,去枫桥外堵大佬准没错。

申二爷对官场规则还是比较明白的,当即表示不看好。

“你让灾民去巡抚面前,那也没什么用啊,官官相护几个字你难道不懂

在正常情况下,巡抚肯定不会为了几个灾民,去责难府衙的。”

林大官人叹道“二爷你还是跑项目去吧,别的事情不适合你。

让那些灾民去闹腾,并不是为了迫使府衙或者巡抚服软,这些官员怎么可能会直接向百姓服软

只要有这么些人去闹就足够了,目的仅仅就是为了造势而已。有了这些势,才可以借势用力啊。

比如长洲县的袁知县就可以借题发挥,强行接管本县济农仓也好,利用人脉去施压也好,不就有了由头了吗

就连申二爷你,不也有了借口写信给令尊告状吗如果没有造势,令尊就算想帮忙,又拿什么理由去施压”

申二爷挥了挥手,“行了行了我不是来听你说教的”

林泰来又唉声叹气的说“而且我总感觉,这个巡抚来的不正常。

所以找几个灾民去试探一下也好,看看能有什么蹊跷。”

申二爷愕然,你林某人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一个封疆大吏正常不正常的,跟你这个小吏兼武生员有什么关系

不过申二爷还是问了句“有什么不正常的”

这大明天下巡抚常设二十几个,大概可以分为内地巡抚和边镇巡抚两类。

其中比较特殊的有那么几个,应天巡抚算是其中之一。

应天巡抚别名江南巡抚,又称苏松巡抚,特殊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南直隶地方特殊,而且属性也很特殊。

一般巡抚的官职差遣是“巡抚某处地方兼提督军务”,开头就是“巡抚”。

而应天巡抚则是“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开头是“总理粮储”,格式完全不一样。

这说明应天巡抚官位的本职工作就是督理江南钱粮,而巡抚江南各府反而只是兼职。

还是那句话,江南钱粮对朝廷实在太重要了,这就是朝廷的命脉,所以值得为此专设官员。

想想就知道,关系到朝廷吃饭问题的四百万石漕粮,半数出于江南,六分之一出于苏州府。

再往下细分,约摸五十分之一出自吴县,一百五十分之一出自林大官人新吴联的地盘木渎镇会盟后。

如果林大官人在隔壁长洲县扩张一下,达成个“百分之一漕粮”成就问题不大。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征发苏州钱粮,近些年来,应天巡抚驻地不定,时常在南京和苏州之间移动。

一般到了秋收之前,应天巡抚就会进驻苏州,亲自督理江南收粮,然后一直呆到第二年开春漕粮起运。

最后林泰来对申二爷总结说“所以如果按照惯例,应该是八九月再来,现在才七月份,当然不正常了。”

与林泰来分开后,申用嘉回到府上,却发现徐家赘婿范允临正在等着自己。

申用嘉与范允临作为年纪相仿的“亲戚”,申用嘉年纪轻轻支撑门户需要帮衬,两人过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