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个好消息。
“你准备大打一场震慑蒙古宵小”
片刻,张居正就猜到魏广德的意思,虽然对他的构想还不清楚,但大致意思还是能理解。
“是,我想让辽东官军既要打疼蒙古人,又不能把他们伤的太厉害,最好相持。
此次入寇,很大概率是黄台吉在指挥,一旦他发现他兵力不足以击败官军,我预想其必会联络辽东土蛮、泰宁等部集兵会攻大明。
届时,蓟镇大军北上,和辽东官军一起夹击其部。
此战若成,就算俺答汗死掉,十年内也不会再有蒙古大汗敢于对我大明动手。
而辽东,也会因此至少几年内不会再和土蛮等部族爆发战事,可以全力经营东北。”
魏广德说完就闭嘴不言,等待张居正的答复。
又是一场大仗,大明的家底儿真有点抵不住了,所以魏广德必须事先征得张居正的支持。
若是他那边直接指示兵部大打,到后面户部接济不上而前功尽弃,那才是大明真正的损失。
“又是一场大仗。”
张居正又有叹息道。
高拱执政那两年,大明风调雨顺,四周也是太平无事,没想到他接手后,先是女真,然后就爆出缅甸,最后还要和蒙古人大打一场。
“多事之秋。”
魏广德苦笑一句。
“是啊,多事之秋。”
张居正心有同感附和道。
“打吧,黄台吉野心太大,不给他一个深刻教训,正如你所说,俺答汗若有意外,这仗始终避免不了。
与其如此,不如趁现在俺答汗还在,还能掌控草原主要势力的时候打一场,如果他心里真有大局,必然在战事爆发后控制其他蒙古诸部,这样战事也不会继续扩大。”
张居正想明白了,从俺答汗这些年举止看,此人确实不想和大明为敌了。只是架不住他身边还有些人野心勃勃,觊觎大明。
打一场,至少可以把战事进行一些控制,可比在他死后再大好。
闹不好,那时候就是大明和蒙古之间的一场大决战。
接下来,魏广德就把他打算命令九边官军严加戒备,蓟镇大军也做好出动准备,只等锦州战报传来,立即出关助战。
而最紧要的就是户部,得为大军备足粮草和银子,辽东还好,官军常年征战,军饷本就比其他卫所高,所以还不需要什么开拔银就能拉出大军,只要事后把犒赏发下去就行。
蓟镇这边,是得给大军发银子才好拉出去打仗的。
没有安家银子,那就小心士卒在战场上不卖力作战,直接把人卖了。
“善贷,你去兵部参与赞画,我这就给户部下条子,让他们尽快调拨钱粮去三屯营,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该做的准备都要做好。”
张居正当机立断道。
“好,善贷就先行告辞了。”
魏广德起身拱手说了句。
“好。”
张居正起身还礼,在魏广德出去后,他就回到书案前快速给户部下条子。
已经是临近年底,按说这个时候又关系到年底结账,可现在军情如此,今年户部的账本怕又不好看了。
去年还是动了些小手段,才堪堪把账本做的好看些,至少表面上有了结余。
没想到今年,怕又是个大大的亏空了。
条子不多时就被送到张学颜手里,虽然不知道为何,但要给三屯营又是拨银又是送粮,摆明了是在京畿附近要打仗的节奏。
要说这些年,特别是“隆庆和议”后,四九城百姓总算是把心放到肚子里,安安心心过了几年时间。
可是首辅这份条子,让张学颜嗅到浓浓的火药味。
他毕竟是从辽东巡抚任上回来的,对战事当然不陌生。
又是钱又是粮,不打仗还能做什么。
马上叫来手下开始布置,“粮草从通州直送三屯营,银子由太仓出,也不过兵部了,直接发那边,给兵部递个条子就行。”
银子从户部出去,过了兵部还得被刮一层,张学颜清楚的很。
首辅这手令要求户部足额拨付银子,张学颜也想做点事儿,所以银子他打算利用张居正的条子,直接实发过去。
蓟镇总兵董一元和魏广德关系不错,借机也交好次辅大人。
至于
此时张居正处境看似光鲜,其实
而三屯营的董一元还不知道,他会开天辟地第一次领到朝廷足额饷银。
这,怕也是大明朝百年来的首次。
魏广德走进兵部大堂,此时职方司郎中、主事都在,曾省吾这个主管侍郎自然也在这里。
“善贷你看看吧,这是拟向戚元敬那里送的文书。”
击退蒙古骑兵,但还要把人吸引住,不让他们直接溃逃,还希望能够引得黄台吉找盟友,说实话操作难度很大。
谭纶只考虑让戚继光吸引黄台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