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这凌烟阁中,
有种恍惚迷失般的感觉。
武德朝的宰相们,能上凌烟阁的最终也只有特进萧瑀了。
李渊的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最终则有长孙顺德、刘弘基、柴绍、唐俭、殷开山、武士彟六人上阁。
历史上本来还有个刘政会上阁了,但如今被武家叔侄顶下去了。
不过这能上去的六名太原元谋功臣,其实也基本上都是支持李世民的人,
殷开山征洛阳时就早死了,刘弘基和长孙顺德贞观初一直犯事,被李世民趁机踢出权力中枢,
唐俭和高士彟起起伏伏,倒是得到重用。
而那榜上开府仪同三司、右仆射高士廉第六,
尉迟敬德还排在李靖之前位列第七,因为尉迟有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从一品官阶,而李靖那时仅是正二品的特进,位列第八。
可这次他明确透露了自己的态度,房玄龄却还总抓着这事不放,这就让李世民很恼火了。
“你说的倒也有道理,遵照死者为大的传统,那就调整一下,杜如晦排第二,武士彟排第三,委屈你排第四。”
虽说裴寂曾拜司空,封德彝死后也曾追赠司空,但裴寂后来免官削邑流放,封德彝则是死后阴持两端之事暴露追夺封赠,两人连榜都没资格上,更别说排名。
房玄龄功绩虽高,但他仅是从一品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还不及秦琼太子太师。
“右仆射温彦博病重,只怕时日无多了,”
皇帝也不想让武怀玉在中枢,因为他成长的太迅猛,能力、威望皆著,偏偏还那么年轻。
那个时候魏征、李孝恭等大多已故,他们死后都追赠司空,故此李孝恭排第二,魏征排第四,加上早故的杜如晦排第三,三位死掉的司空,都排在活着的司空房玄龄之前,房玄龄仅排第五,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
侍中杨师道,知门下省事魏征,黄门侍郎韦挺、崔干,
中书令马周,中书侍郎岑文本、刘洎,
检校吏部尚书许敬宗,兵部尚书豆卢宽、检校兵部尚书侯君集,
李靖其实吃亏在死的晚,入选凌烟阁时是特进,可第二年他就被晋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二十三年李靖去世,他被追赠为司徒、并州都督,李靖仅比李世民早死了七天。
“陛下,房相事奉陛下已久,向来忠心耿耿,并非什么重大过失,陛下也别为难他了,”
李世民亲自把武怀玉杜如晦武士彟这三位司空的画像调整了一下位置,死者为大。
能上榜的这二十四人,最低都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或是冠军大将军阶。
大抵就相当于死后配飨太庙了。
也不会像封德彝那样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尤其是听说房玄龄为相多年,从不曾泄露过半句机密,连在家都不曾对儿女们说过半点工作上的事。
你们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出宫回家看望你们阿娘。”
至于到时许敬宗如何安排,可以授个礼部尚书什么的,不难安排。
你房玄龄是我李世民的臣子,你不领会皇帝旨意,却总给那些五姓七宗们说话,是几个意思
然后温彦博这次病的很重,无法再担任宰相之职,李世民就选了高士廉来接右仆射,房玄龄极力反对。
前四名,都是正一品的三公,五到九名,都是从一品的太子三师或开府仪同三司。
吏部尚书惯例是能进政事堂为相的,不过皇帝只授许敬宗为检校吏部尚书,没加参预朝政衔,看来是暂时要先考察
他一段时间,再看有没有资格拜相了。
从凌烟阁出来,
虽然三人同是司空,但杜如晦和武士彟已经死了,相同品级,死人排活人前面,这也是以示尊敬。
但皇帝在贞观十年便定了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武怀玉就占了很大便宜,他这活着的司空,也能排到第四了。
武怀玉也无奈,
“你说。”
因氏族志一事,房玄龄和魏征的态度难得的一致,都是反对皇帝尚官标准来修氏族志,认为这样做并不合适,容易引发旧士族不满。
武怀玉早看透李世民了,所以他时不时的说什么,你来统领指挥松州之战,你留在朝中为相,你来做右仆射,这些全都是假的,甚至都是皇帝有意无意间的一种试探。
“至于吏部尚书,陛下让侯君集都督凉州,监护青海还不满一年,如今那边战事再起,此时临阵换将也不合适。”
武怀玉也没当真。
凌烟阁排名能够再靠前。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既是二十四功臣,也是十八学士,本来虞世南也是的。
一个功臣号可免一死,两个功臣号,那就相当于两张免死金券。
遣归第,是现在对怀玉说的比较好听了,事实上当时皇帝气的眼珠子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