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陛下,没钱了(1 / 2)

第416章 陛下,没钱了

“陛下,没钱了。”

“甚”

“国库空虚,朝廷没钱了,现在打不了这仗。”

武怀玉直言。

李世民沉默了,他没想到武怀玉反对的原因是这个。房玄龄刚才没出声反对,但他也没支持,其实做为首相,他是知道如今朝廷家底的。

当然,武怀玉站出来说没钱反对打仗,那也是他职责所在。

他如今的官职是,金紫光禄大夫行雍州别驾,兼民部侍郎、判度支,检校治书侍御史,翼国公实封六百户、加冠军将军号、崇贤馆学士、上柱国武怀玉。

这一长串的官称里,有阶有官有职有勋有爵有加衔还有散将军号,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雍州别驾、民部侍郎、判度支和检校治书侍御史。

其中民部侍郎判度支这个品级虽说不高,但职权极大,这相当于是武怀玉是大唐帝国如今的财政大臣。

大唐的民部,要说起来,大约相当于后世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甚至加上央行、税务总局等的结合体,其下属四司里的度支司,就相当于财政部,掌管整个国家的财政。

度支司长官度支郎中,本来是管这块的。

可现在皇帝让武怀玉兼民部侍郎,还专判度支,判,高官兼低职。让侍郎判度支司,实际就等于是夺了度支郎中的权。

整个国家财政这块,就特委派武怀玉来判掌。

有郎中还特设了一个侍郎来判掌,倒不是皇帝不信任那郎中,而是之前特为发行债券,以及协调救灾而临时设的,但度支司现在所有事务,确实也都需要他这个专判度支的侍郎签字审核。

判度支这是个临时性差事,其实不是民部官员也是可以判的,但得是大官判小职,要是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个差事,大体相当于大唐皇家财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为了方便他领导,李世民给他兼了个副部长。

本来这领导小组只是临时的,但李世民却不断给武怀玉加任务,让他几乎完全管了度支司的事务,涉及国家财政的东西,都要经他手。

皇帝信任你,给你压压担子,你也不能叫苦。

武怀玉身在其位,当然得谋其职,反正他深入了解了大唐的财政后,挺惊讶的。

太穷了。

不仅穷,还乱。

整个国家的财政,毫无体系可言,就是在隋朝的基础上,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丁,东拆西借。

其实仅从一个数据上就知道唐初的财政有多混乱。

隋朝兴盛时户口近九百万户,近五千万人口,而大唐立国也十年了,到现在都还统计不清人口,理不清田地,只有一个笼统的数据,说是户近二百万。

九百万户到二百万户,隋末战争打掉了七百万户人口

可问题是隋末乱了也就几年,大业七年征辽东,王簿山东起义,到大业十四年杨广被弑江都,也不过七年而已。

后面李唐的统一战争,还打了五年左右,就基本一统,所以隋唐之交,动乱时间挺短的。

根本不可能十来年,就损失了七八成的人口。

实际的情况,只是唐朝行政的混乱和低效,所以到如今了,都还没能真正完成户籍人口和土地田册的真实普查。

当然,这也不全是坏事,也有些好处,就是让隋末以来很多老百姓能够逃避税役,可以得喘息之机,否则战乱连年,天灾不断,还要纳税服役,对许多穷人来说是更活不下去的。

当然,这也有朝廷有意睁只眼闭只眼有关,开国之初,李渊和朝廷的主要目标都是统一天下,其它的都是次要的,为了团结拉拢那些门阀士族、豪强地主们,所以对清理田亩、登记人口这些事情,也就没那么严格。

因为地主豪强们趁机兼并、侵占了许多田地,也趁机把许多流民变成了他们的佃户甚至奴隶部曲,天下未一统,朝廷若是就开始清查他们的田地、人口,那会把他们逼到对立面去的。

想当年隋平南陈,然后马上对整个江南搞人口、田地普查,结果就是原本集体投降的江南士族豪强,却又集体起兵叛乱了。

李渊就是从那时代过来的人,所以他的政策就是先不触及这块。

好处是不触及他们利益,能获得他们支持,但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大唐实行的是租庸调制,以人丁为征税根本,征收的也主要是土地产出物。

可人口从近九百万户变成了不到二百万户,那国家税收,也就降低了七成多。

征不上来税赋,国家财政就没钱。

怎么办

凉拌。

大唐开国之初,官员连俸禄都没有,地方官没有禄米,直接划块田收租。京官后来给了禄米,但也很少,经常拖欠,也没有月俸这些,后来条件好些,才慢慢增加了点。

甚至到如今,官员月俸日料这些,其实也不是国家财政发放,而是用公廨钱放贷收息赚的钱给官员们发俸料补贴。

国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