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抗法令。辜老先生拍了拍警察说,不就死了个总统吗,怎敢影响我辜某与洋人朋友在此赏戏。
他的堂会硬是办了三天。等北洋政府的三天禁令一过,他的院子也就偃旗息鼓。”
李谕笑道“确实够狂妄。”
咱们提过,辜鸿铭一直讨厌袁世凯,尤其是袁世凯的称帝举动,因为违反了辜鸿铭自己心中的帝制。
当初袁世凯也以为辜鸿铭是位帝制派,想请他当议员。谁知他堂而皇之去会场领了出席费三百大洋后,直接跑到八大胡同,每见一个风尘女子就舍一元。连逛了好几家青楼,直到将银圆花光,才放声大笑,唱着曲儿离去。
李谕和周诒春来到六国饭店,找好位置就座,美国公使芮恩施认出了他“院士先生。”
李谕和他握了握手“芮公使,你也来学习学习”
芮恩施说“难得有中国人用英文讲儒学,大家都想了解了解。”
他一句话就道出了辜鸿铭在洋人圈那么火的原因就是因为能用英语讲儒家文化。
虽然他的国学水平不咋地,但英语却异常好,毕竟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
不是一直还流传一个故事吗,辜鸿铭有次乘坐公共汽车,故意将英文版泰晤士报倒着看。英国人看到后,便羞辱他“看这位拖着长辫的中国乡巴佬,不懂英文,却偏偏装有学问的样子读报,可偏偏把报纸拿倒了。”
满车厢的洋人都讥笑他。
然后辜鸿铭不慌不忙地用流利的英语说“英文太简单,不倒着看报还有什么意思。”
车厢顿时鸦雀无声。
是个很有意思的老先生。
此时辜鸿铭已经走到台上,他清了清嗓子,然后说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是不同的文明导致的,那什么是文明
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几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在我看来,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
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
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
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
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
辜鸿铭侃侃而谈,讲了接近两个钟头,台下的老外们全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激烈地鼓掌。
辜鸿铭本人还算擅于演讲,懂得如何控制情绪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
李谕一直没有看过辜鸿铭的着作,但此时听他用英文亲口讲出来,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从他的原话中,能够切身感受到辜鸿铭对中国文化的那种极大的自信,每句话都说得不卑不亢。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做到这一点真的相当难。
估计现在全国知识界里,对中国文化最自信的就是两个辜鸿铭和李谕。
李谕当然是因为有穿越者的视角,已经亲眼见证了东方巨人的崛起之路。
而二十世纪初的绝大多数文化人,都是极度崇拜西方文化的。
难道是因为事有两面性,有人极度崇拜西方,就会有人反着来
按照博弈论,还真要有这样的人。
辜鸿铭讲完后,喝了口水,一名英国记者起身问道“辜先生,我想知道,依据您的判断,怎么稳定中国的时局”
辜鸿铭放下水杯,嘴角扬了扬,然后说“办法很简单,把在座的洋人还有那些政客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掉,中国的时局一定安定些。”
记者直接哑口无言。
其他人见其被怼,更不敢提问。
辜鸿铭提起手杖“行了,估计你们琢磨明白我今天讲的也要花上十天半载,有什么不懂的,等我下次来吧。”
周诒春对李谕说“辜先生此前因为和大总统闹矛盾,辞去了北大教师的职位,我正好把他请去清华学校。”
李谕说“我觉得你最好不要抱这个想法,他不会同意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周诒春说。
他随后跑去门外拦住了辜鸿铭“辜先生,本人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能不能请您去清华学校讲课”
“不去不去”辜鸿铭立刻拒绝说,“我知道清华学校,太远,都跑到了颐和园边上,以后吃住都要在那儿。”
周诒春说“那里环境非常好。”
辜鸿铭还是不为所动“清华学校的文科不受重视,只安排在下午,我怎么能受这气”
李谕在一旁哈哈大笑“我就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