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检阅(2 / 3)

是如此,而且帮主还要给底下人发钱。老段马上恢复国会,八百多议员就是八百罗汉,薪酬标准是定好的,每人每月500大洋,光想想这些薪水我就头疼。到时候估计又要四处借款。”

张镇芳说“借款的事是内阁的,大总统不用操心。”

“哎,老段那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板得很”黎元洪说,“而且他手下还有个心腹徐树铮,更是个愣种段祺瑞一定要让徐树铮做国务秘书长,为了这事找我,但我可不想同意。”

徐树铮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但性格刚了一点,当年连袁世凯的面子都不给。

李谕说“我说刚才怎么看你们一直剑拔弩张。”

黎元洪说“如果徐树铮当了秘书长,就是军人总理加军人秘书长,整个内阁完全成了军人内阁这里是东洋刀,那里也是东洋刀太不成话”

嘴上这么说,但黎元洪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段祺瑞将徐树铮委任为秘书长,位高权重。

徐树铮年轻气盛,经常压抑不住对总统府的轻慢。

按照民国章程,内阁的意见要由总统府盖章生效。有一次某省变动了几个厅长,徐树铮拿着内阁总理任免书去总统府盖印,黎元洪问任免的是哪些人,徐树铮不耐烦地回了一句“你只管盖印好了,管他任命什么人”

徐树铮还让人写了一份通知,派人送到总统府传达室,强调现在是责任内阁制,总统的所有信件包括私信,皆要送到内阁开拆。

总统府传达室照办了。

直到徐世昌来访,问及前几日所寄的信件,黎元洪才知晓,顿时大发雷霆。

徐树铮做派强硬,早早给府院之争埋下了伏笔。

黎元洪又从抽屉中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当初杨度建议成立科学院的建议书,我无意间找到的。袁大总统已经在上面签过字,可惜没来得及执行。”

李谕不指望北洋政府有钱建科学院,于是说“我们已经成立中国科学社,运转得很不错。”

黎元洪说“是吗,我还想以议员工资标准继续成立科学院哪。”

李谕说“总统先顾好议员吧,啥时候稳定了再说科学院的事情。”

黎元洪笑了笑“他们可要难对付多了。”

为了筹备飞行表演,李谕再度前往了天津冯如飞机厂。

虽然在规模上比不过德国容克斯之类的公司,但有了李谕的大量资金注入,冯如飞机厂的技术水平一直没有多少落差,而且还挖来了不少洋技师。

冯如很聪明,专门挑犹太技师,还有一些是从欧洲逃出来的。这些人没有太多家国情怀,只要是给够钱,不在乎在什么地方干活。

通过他们,冯如也知道了一些欧洲的事情。

“疏才兄,有个法国的飞行技师说,他连射击协调器都会制造。”冯如说。

李谕耸耸肩“咱们不着急研究杀人的武器。”

这时候的飞机前面都有螺旋桨,一两年前法国人研究出了射击协调器,可以控制射速,让子弹正好在空隙时穿过螺旋桨,进行攻击。

后来这项发明被德国的福克公司最先发扬光大,他们的福克战斗机随之有了极强的空战能力,即最早的空优战机。

1915年,英法飞行员被德国的福克战斗机血腥屠戮,红男爵里希特霍芬就驾驶过它,后来也是在驾驶福克战斗机时被击落殒命。

福克战斗机同时是战后凡尔赛和约唯一特别要求德国必须全部交出的战机。

冯如又说“北洋军方下了订单,要10架教练机。”

“估计很多年之内,只能局限在教练机,由他们去吧,”李谕说,“咱们的产线最好以客机为主,不然以后会惹上很多不知名麻烦。”

冯如有颗火热的战斗之心“我还想驾驶福克战斗机那样的飞机,击溃敌寇。”

李谕悠悠道“如果是内战哪”

一句话就让冯如仿佛掉入冰窟,他呆了十多秒钟后说“我不知道”

李谕说“所以嘛,咱们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看新闻上说,欧洲今年要开辟民航航线,从伦敦飞巴黎,单程票价21英镑,就是个很好的方向。”

冯如估算了一下“三百多公里,问题不大。”

李谕说“咱们也能相应地开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上海-杭州、上海-宁波或者广州-香港的航线。”

冯如脑子一拨就转“如今没有欧美航空企业在亚洲涉足,咱们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这买卖好做”

李谕笑道“没有竞争对手也不见得一定好做,但总归希望非常大。”

冯如说“考虑载人为主,就要设计新型飞机,尤其需要增加机舱空间。”

李谕说“安全第一,机舱容积保证上四名乘客就足够。”

冯如还是有些担心“如此高的票价,会不会没有人愿意乘坐”

李谕说“放心吧,富人有钱没处花,这种独一无二的出行方式,他们肯定争先恐后要搭乘。”

冯如非常相信李谕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