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电影(2 / 3)

吕碧城说“你还真是一脸轻松,我啊,严先生可担心得不得了”

李谕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小事,无足挂齿,要不我昨天怎么会说让你过来吃瓜哪。”

“你今天说的我都记在本子上了,回头也给大公报送个新闻稿。”吕碧城说。

吕碧城供职于大公报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写一些诗稿以及女权文章,还真没听她写过新闻稿。

李谕笑道“看来你也想当个大记者。”

吕碧城却说“记者需要四处走动,像我这样的女子之身不太合适,最多写写社论而已。不过今天难得亲眼看到,又是京城第一个大学堂毕业生,绝对是个大新闻,其他记者并不在场,我就可以试着上阵了。”

“那你要把我写得潇洒帅气一点,”李谕开玩笑道,“对了,丰泰照相馆应该洗出了照片,我拿到后也给你,一并发出来。”

现在的读者对照片绝对非常热衷,图文信息的吸引力远超普通文字新闻。

吕碧城高兴道“这样说不定我的新闻文章也能上头版。”

就算是到了后世,自己的稿子能登上头条,也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

李谕来到丰泰照相馆时,正好遇到谭鑫培和杨小楼等人。

照相馆长任庆泰和摄影师刘仲伦正和他们商量拍摄事宜。

谭鑫培倒是照过相,但他可不相信自己还能像皮影戏一样被录制下来,“任馆长,你不能拿老身开玩笑。”

任庆泰说“怎么会谭班主,您是现在京城最大的梨园名角,太后老佛爷身前的大红人,我怎么会骗你”

戏子一般不被重视,但谭鑫培他们怎么都是慈禧喜欢的角儿,即便任庆泰身负四品顶戴,也不会真把他当下九流。

谭鑫培说“你想让老身如何做”

任庆泰拿出摄影设备,说“简单,到时候您只要表演几个戏台上的身法,然后唱几段戏腔就可以。”

“然后这个机子就能像放皮影戏一样放出来”谭鑫培问。

任庆泰解释了一下“不是皮影戏,这叫摄影机,放出来的是电影。”

谭鑫培端详了一下“洋人的东西真是神奇,不过,我还有个疑问。”

任庆泰说“班主请说。”

谭鑫培道“既然是洋人的东西,他们该不会借此把我们的活儿学走吧”

李谕在后面听了,哈哈笑道“谭班主,不用担心,您的绝活洋人学不走的。”

杨小楼看到李谕后,高兴道“李先生您来了”

然后他向谭鑫培介绍了李谕“这位就是我给您说过好多次,名震西洋各国的李谕。”

谭鑫培说“就是他帮着录制了留声机,让太后好生欢喜”

杨小楼说“是他”

谭鑫培拱手道“久仰久仰,先生是对我们同庆班有恩之人。”

李谕笑道“什么有恩不有恩的,举手之劳。”

任庆泰知道李谕肯定懂这些摄影的东西,他认识谭鑫培也正好,“谭班主,帝师都说话了,您总该相信了吧”

谭鑫培并不懂摄影技术的道理,还是将信将疑“录制走了,为什么还说不上让洋人学走”

李谕说“谭班主,京戏可是童子功,一部电影时长哪怕十分钟,洋人能学得了什么”

“十分钟是”谭鑫培问道。

李谕解释说“两刻钟,或者两碗茶的时间。”

“原来这么短。”谭鑫培这才有点放心。

杨小楼也说“长不了的,义父,上次李谕给我录制留声机,只有几分钟。”

谭鑫培又有了顾虑“就怕不够尽兴。”

任庆泰说“所以谭班主回头务必想个最精彩的唱段,咱们不仅要给老佛爷看,还要在影院公开放映。”

“还有影院”谭鑫培今天真是刷新了眼界。

李谕说“可以理解为戏院,只不过换成了播放电影。”

任庆泰说“我已经在前门大栅栏开了一家影戏院,到时候谭班主的影戏一上映,绝对震惊四座。”

借着知名度,肯定能够让同庆班的知名度更加响亮,谭鑫培终于打定了主意“好吧,老身到时就献丑了,今个儿回去便好好研究出个唱段。”

任庆泰对李谕说“帝师不要忘了明天过来现场录制一下声音。”

李谕笑道“放心。”

其实早在1900年,已经有了所谓的有声电影,方式很简单,有的是现场有演奏,有的就是利用留声机一起同步放映。

至于爱迪生此后发明了有声电影,其实严格意义上应该说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机,就是把摄影机和留声机整合在一起。

李谕又说“还有我的照片。”

任庆泰迅速拿出来“当然没忘,一共洗出来了五张,不够的话底片我留着,随时能洗。”

李谕说“足够了。”

回头他就把照片拿给了京师大学堂还有吕碧城。

吕碧城也写好了关于李谕的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