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求个恩典(第二更)(2 / 3)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5740 字 10个月前

舒舒的目光落在东西,笑得有些淡,问何玉柱道“往年这几家送礼,你还记得么”

何玉柱点点头,道“就是文房与荷包四样,今年多了料子,应该是给福晋的”

舒舒低下头,又看起钮祜禄家的单子。

蜀锦四匹、蟒缎四匹、玄狐皮两张、貂皮两卷,青玉笔筒一对,青玉镇纸一对,赤金福寿如意一对,荷包六对。

那金如意可不是金蟾那样,只有小儿拳头大,足有成人的半臂长,有几个金蟾的分量。

这一只如意下来,就比前两家的礼都重了。

结果是一对。

加荷包里金锞子,就是三百多两金。

何玉柱诧异道“往年不是这样的,赫舍里家与钮祜禄家今年的礼都重”

舒舒似笑非笑的撂下了钮祜禄家的单子。

这不单单是年礼,还有赔罪。

姚子孝后头,可是钮祜禄家。

拔出萝卜带出泥。

钮祜禄家往宫里安插人手先不提,只钮祜禄夫人挑拨是非,算计皇子后院,这就是一宗罪。

可是她不仅是公夫人,阿灵阿诸子女之母,还是德妃之妹。

肯定是要保的。

怎么保

有姚子孝这个人证,可不是空口白牙就能抹平此事。

多半是那个“以女代母”,将事情推到长女身。

一个十四岁的格格,为了亲事生波澜,有些女儿家的嫉恨,总比阿灵阿夫人插手宫廷之事罪名轻的多。

至于赫舍里家的礼,全部都是贡余之物。

要是舒舒贪图鲜亮,穿戴起来,旁人怎么看

有些捧杀的意思。

挺有趣的。

何玉柱没有立时就走,传了九阿哥的话。

让她多预备一份新菜,今天进。

九阿哥打算,下午回来前,就去乾清宫陛见

匆匆半天过去,九阿哥才撂下笔。

因为衙门腊月二十封印,所以许多公务都要提前完成,这两天开始有些忙了。

九阿哥的案头,就放着郡王府、贝勒府的图纸。

他想了想,将贝子的也找了一份,搁在一起卷了,拿着前往乾清宫。

康熙听到梁九功禀告,就带了得意。

虽说之前烦的厉害,不乐意九阿哥鸡毛蒜皮就过来絮叨,可这半月不见,还略有些想念。

太小心眼了,不够大气。

瞧着这架势,要不是赏银下去,还不往御前来。

这样想着,康熙又烦了,有些后悔随了他的心。

康熙耷拉着脸,道“让他进来”

九阿哥进来,脸满是恭顺“汗阿玛,儿子给您谢恩来了”

说罢,他规规矩矩的跪了,行了叩首大礼。

这次宗室大赏,并不是通赏,而是赏的征葛尔丹的有功宗室。

九阿哥与十阿哥,两人压根不贴边,也打着督办军粮有功,列在其中。

这就是贴补儿子了。

九阿哥这里的确是穷,十阿哥那边马大婚,以后抛费也大。

康熙神色稍缓,看清楚九阿哥手中的东西,冷哼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又是怎么了平时也不见你过来,不会又要折腾什么吧”

他想起曹寅提的西洋呢织场,很是心动。

如今各地银荒,之前一千文能兑一两银,现下不足七钱。

若真是按照九阿哥的计划,可以从广州海关出口料子,换了洋银回来,正可解朝廷银荒。

他带了几分期待。

九阿哥没有让他意外,真的拿出了一份西洋呢的计划书。

不仅是在江宁设织场,还在蒙古各部设置羊绒、羊毛收购点。

这是舒舒的意见。

涉及到藩地,还是面一视同仁的好。

总不能挨个部落解释,因为是要收山羊绒,不收羊毛,所以有的部落有收购点,有的没有。

还不如都设了,一并收购,到时候谁也挑不出错来,羊毛也可以做地毯之类的。

因为羊绒与羊毛的差价,到时候自会有更多的部落去养山羊。

真要说起来,山羊是草原杀手。

时间久了,会使得草原沙漠化。

到了那时,朝廷再下令“圈养舍饲”就好。

九阿哥眉飞色舞,说着山羊代绵羊的最大作用,牧场会减少,会促进蒙古人垦荒定居。

像喀喇沁那种农牧结合的部落,会越来越多,蒙古人对朝廷的归属也会日深。

康熙看着九阿哥,简直是刮目相看。

曹寅说的不错,九阿哥确实不错,但凡跟经济沾边的,就开了灵窍似的。

可是见到九阿哥得意洋洋的,康熙嘴边夸奖的话又咽了下去,皱眉道“之前卖药那一摊还没铺陈开,这又是一出内务府到底是皇家内务府,伱既属理内务府,当以公务为先,而不是整日里想着借鸡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