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他就是个匹夫(2 / 3)

“这要看陛下之意,若这一战能做到不折腾,只是正常的出兵,那出兵一两万,与出兵十万之间,并无太大差别。只要不造成当年土木堡之患便可,两位以为呢?”

“行了。”

刘健打断了眼前的争论,一脸严肃道,“无论是陛下想平草原,还是因为张秉宽在背后挑唆,这一战都不该进行,不是吗?”

“刘老的意思是?”王鏊皱紧眉头道,“这一战,不打了?能劝得住吗?”

刘健道:“劝不住也要劝。十万兵马,耗时数月甚至经年,未必有任何的成果,却要耗费大量的民脂民膏,就算白银是出自于海外,但粮食和物资总是出自大明国境之内吧?以白银换取大明百姓赖以生存的口粮和物资,这一战,实在没必要。”

李东阳点头道:“我觉得也有道理。打仗可以,但绝对不能超过以往的规模,要真是以此为基础,他能平了草原,算他本事。”

王鏊站起身道:“两位,你们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既以先前之规模开战,这是以如何的标准所定?那是出兵一万?还是出兵五万?再或是六七万?若是十万兵马是张秉宽经过论证后所得出,那出兵六七万的意义又何在?”

“济之,你作何如此激动?你……”

李东阳都有些无语了。

怎么程敏政现在消极怠工,说是自己生病,而一向温和好似绵羊的你王济之,今天却又支棱起来?

你不知道你在内阁什么地位吗?

别说是我们,你离程克勤的名望都差得远。

王鏊情绪仍旧带着极大的波澜道:“出兵之事,最好让陛下拿到朝堂上去议论,有不解的地方,也可以当面质问张秉宽,我等在这里就定下出兵之事,便是无用功,甚至会祸害大明边政。”

李东阳道:“如今一个三边总制,都带了数千兵马进草原,还能怎样?”

刘健道:“到现在也没听到多少动静,应该很难出来了吧?”

就差说,唐寅应该是兵败草原,回不来了。

不然的话,出兵都已经一个多月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具体的战报传来,怎么可能呢?

要不是觉得唐伯虎那小子不会做出叛国的事情,我们甚至觉得他是带兵投降了鞑靼人呢。

但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主要在于……大明军政还是要占优势的,毕竟有先进的火器,但谁知前线遇到战事,兵败了,唐寅那小子是否能保持气节?

或许张秉宽正是知晓唐寅前线遇阻,又怕事情败露之后,被人追究他张秉宽举荐唐寅有罪,甚至是认为他管理军政不善。

所以张秉宽才会“先下手为强”,主动提出这十二道军务策,并以此准备转移视线,甚至让人觉得他有能力平草原呢?

“目前探讨才刚开始。”

王鏊道,“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

……

王鏊并没有给刘健和李东阳面子,因为王鏊现在也看不下去了。

朝廷现在就是党派形成绝对的隔离,已势成水火,说是泾渭分明也毫不为过。

张秉宽提出军务策,说要平草原,愣是被刘健和李东阳说成祸国殃民的行为,拿出海所得一千万两银子打西北一仗,都能说成是糟蹋民脂民膏……

这讨论还怎么进行下去?

偏见如此之严重,根本不给张周机会,等于说张周所支持的一定就是我们所反对的,只对人而不对事……

“你放平和一些就好。咳咳咳……”

程敏政府上,王鏊借着过来探病为由头,直接就把先前的事说了。

程敏政却很清楚现在朝中的形势,还反过头来劝慰王鏊。

王鏊道:“如今朝中的形势,我也不是不清楚,张秉宽要出兵草原,的确是冒险之举,换了几年前我也绝对会反对。但经过这几年北方军政局势的变化,再不是当初鞑靼人可以随意肆虐时,如今在我大明兵强马壮时,提出平草原之策,无论是否合时宜,至少身为兵部尚书的张秉宽,都没有做错。”

“嗯。”程敏政点头道,“若是一个兵部尚书,不以平草原为己任,更会被人所耻笑。张秉宽亲历第一线的经验是不多,但每一战,我们都知道,是他精心设计,并筹谋所得。兵部尚书之名,他是当之无愧的。”

王鏊皱眉道:“那克勤兄就认为,此事不可成了?”

王鏊其实也很纳闷。

你程敏政现在来劝我淡定,感情你是打算在这件事上反戈一击,跟刘健他们站在一道?

程敏政问道:“你可知现在唐寅的近况?”

“不知。”王鏊道,“出兵草原之后,便没了动静,料想就算不能有所斩获,但也能全身而退吧?”

程敏政摇头道:“这件事本来我也如你所想,既然唐寅敢如此带兵,平虏侯马仪等人也敢陪同前去,正说明此战也算是计划周详。直到我看了唐寅的密奏,也得知了此战的一些先决情况,方知唐寅就是在玩火。”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