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对照印证(1 / 3)

大明第一贡生 一语不语 5606 字 11个月前

清宁宫外。

太监姜吕从里面出来,告知了有关永康不必来请安,以及让她回去的事。

“我只是见一下皇祖母就走。”永康似乎很想跟老太太会面。

姜吕带着苦涩但不失礼貌的笑容道“长公主殿下,最近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身体欠安,需要静养,不能被外人所打扰。您的心意她老人家自会知晓,您还是先回了吧。不要让奴婢这些人为难。”

永康叹口气。

以她以往的性格,不让进,直接在外面大呼小叫,让老太太知道自己在外面。

但现在她也多少识得一些规矩,既然不让进去,那必定是老太太不想见她,硬闯的话那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那替我跟皇祖母请安。告辞了。”

永康离开。

姜吕进到内殿时,但见周太后做在那闷闷不乐。

“走了”周太后将捻的佛珠放下。

姜吕道“是的,长公主殿下已先回去了,还让奴婢给您老人家请安。”

“切得了便宜卖乖谁不知道她现在风光得紧这是跑哀家这里来耀武扬威的崔家算什么她这个嫁出去的皇室女,胳膊肘都不知道该往哪拐了”周太后当然不爽。

凭啥取得功劳的是你那个不争取的驸马,而不是我们周家子弟

姜吕听出老太太口中的抱怨之意,试探着说道“太皇太后,您看要不要去提醒蔡国公一声”

在姜吕看来,可能老太太在怪责张周不给周家人机会吧。

周太后道“你当哀家是什么人会为了一点私利,就不顾朝廷大义了吗如果哀家找人去说,传到皇帝耳中,他会怎么想周家是什么模样,有没有人材,也不是哀家所能决定的。”

“是,是。”姜吕嘴上应着,心里在纳闷。

你这一边不爽,一边却还不想去跟张周计较

既小气又豁达,你这老太太内心很矛盾啊。

就在姜吕不明白这老婆子是什么意思时,周太后又问道“最近周家子弟在研武堂,日子可还清顺”

姜吕一听似乎就明白了,急忙道“研武堂冬天是休课了,部分没去上的,最近这些日子挺冷的,但庆云侯和长宁伯家的孩子,有不少在研武堂内供职,现在已经不是学员了,而是教习,尤其现在听说还开了个什么少年班,周家子弟也在里面。”

“那就好。”

周太后脸色似乎逐渐满意下来,点头道,“一时得意,不是长久得意,眼下再大的功绩,不就是那仨瓜俩枣吗今天他杀一百,明天他掳个几十人回来的,能比平草原的功劳更大”

姜吕这下彻底明白了。

周太后这是打算“细水长流”,回头来把大的,让周家子弟为奠定草原胜局出力,可比现在一时的胜负功劳来得更实在。

周太后道“也给哀家盯紧一些,这些不争气的,平时都是骄纵惯了最近倒是没听说他们在京中惹事,如果再有那不三不四的事情发生,哀家可不会纵容他们该怎么惩罚怎么惩罚”

“太皇太后,您过虑了。”姜吕其实明白。

老太太这说的是周家两个外戚,经常跟张家那边起冲突,不用说欺行霸市,就算是械斗、死伤人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但好像在张周来了之后,周家和张家在争夺外戚利益这件事上,就没那么热衷了。

京城那一亩三分地的利益,好像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最重点的,改而去争于都督府内的利益,或者说是争着给张周干活,以获得更高的利益。

周太后冷笑道“他们有几斤几两,别人不知,哀家难道还不知光想着一步登天,也不想想能给朝廷做什么再不老实的,直接发配西北苦寒的地方锻炼个几年现在朝中有秉宽在,就算派去西北,那也算不得多苦的差事,旁人还抢着去呢。”

姜吕道“就怕几位爷受不得那辛苦。”

“受不得辛苦那就别抱怨让哀家想去永康那丫头,之前她不也总是抱怨到底还是懋仁有恒心毅力,同为皇亲国戚,这个驸马哀家是羡慕不得啊,也难怪秉宽会给他机会,就看看他辛苦做事的毅力,那是一般人能比的吗等懋仁回来,再让永康那丫头来请安,到时夫妻俩一起来,哀家宁可见懋仁,也不想再见永康那张口是心非的脸”

说着,周太后起身来,又一把将桌上的佛珠抓在手上。

这意思是要进去参禅。

可姜吕却在想,这都动了嗔念了,礼佛还有用吗

红尘之人却总想跳出红尘,口是心非的那个人是你吧

长宁伯府。

周太后的懿旨下达,直接塞到了周寿和周彧二人的手上,除了一顿训斥之外,就是教导他们要“好好做人”,这让老二周彧看了很不爽。

“老姐姐这是何意听着好似我们是从牢里出来的,以后日子都混不下去难道是先前强买土地的事,被太皇太后知晓了”

周彧有些紧张。

周寿手上捏着俩核桃,闻言瞪大双目厉目死盯着弟弟道“是你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