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兼职和实职的区别(3 / 4)

明柱国还是有的,但凡是当到六部尚书、内阁大臣,三年考满基本都会被赐给柱国的文勋,这种爵位更多是象征性意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不会赐券,无法传承的。

最多是家里有个子侄能得到荫封进国子监读书。

朱祐樘本来以为,给张周赐个莱国公,都获得了刘健等人的默认,现在要加个柱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谁知却遭到如此大的反弹。

他大概也明白,封莱国公,没有伤到文官的基本盘,但如果是加柱国的话,却令文官如芒在背。

朱祐樘心想,朕还没有给秉宽加左右柱国呢,只是柱国你们就这模样真是让朕失望啊。

“此事容后再议吧。”朱祐樘没勉强,一个象征性的文勋,朱祐樘都不太急于去给张周争,现在光是如此试探,就让他知道这群人的态度,反而让他觉得很有收获。

“至于兼兵部尚书之职,朕以其在西北治军所用,诸位卿家应该没什么意见吧”

就在所有人以为皇帝是要把之前要给张周加封的官衔一并“容后再议”时,皇帝特地挑出了“兵部尚书”的职位给张周争取。

这意思其实也是在提醒在场文官。

你们既然觉得他没当三年尚书,不能给他赐柱国的文勋,那现在朕就要给他个兵部尚书的兼职,现在计时开始,你们总不该有何意见了吧

刘健其实也很无奈。

皇帝连左都御史的职位都给张周了,当然这也只是个兼职,毕竟正牌的左都御史,负责都察院事务的是闵珪。

但皇帝非要让张周再兼个兵部尚书这不摆明是让朝中大臣难堪

“既无意见,此事便如此定了。”朱祐樘态度又显得很坚决,“不过朕打算,年前调秉宽回京。到时给他如何的职位,吏部也要先酌情考量”

屠滽往刘健那边看一眼。

心里在琢磨,这种事还用考量

不是给他莱国公的爵位吗

就算不是莱国公,想给他个尚书、侍郎之类的,南京六部正在等着他。

朱祐樘突然又道“大明会典马上要成书,朕要以秉宽修书之功,擢其为侍读学士,这是之前都商议好的。这几日也由吏部酌情考量由翰林院制诰发出朕等着火筛入京的一天”

朝议结束。

出宫的时候,诸多大臣都在议论。

就因为火筛入京这一件事,皇帝就要给张周加柱国、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侍读学士这还不算之前就定下的兵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和莱国公

大臣都感受到一股深深的无力。

闹着玩呢

“张秉宽的功劳很大吗今年每一战都有他的身影,但他哪一战冲锋陷阵了”元守直作为通政使,对张周的意见一向最大。

也可能是他的官职不如那些六部尚书,他也没考虑过要进阶为六部尚书,所以便也就耿直发言。

这话他是故意让在场同僚听到,意图把这种讨论带到朝中上下,甚至是带到民间。

左都御史闵珪道“今年以来,各边镇捷报频传,陛下连军功犒赏的定规都要修改,以一人之力改变西北格局,倒也不能说他无功在身。”

“你”

元守直皱眉打量着闵珪。

之前在朝堂上,闵珪对张周的意见还是比较多的,经常出来反对皇帝对张周的任用。

如今到私下的讨论,闵珪却好像是在为张周彰显功劳,就让元守直以及周围一些人看不懂了。

徐琼道“如今这局面,留张秉宽在西北,于朝野上下也是善事,何必纠结于那不切实际的官职敢问诸位,若是他回朝之后,朝中有这么多空缺给他还是说他有能耐一次把这些职位全都领受在身”

这意思便是,一百个虚职不如一个实缺。

什么侍读学士、兵部尚书、左都御史、莱国公的这些哪个现在变成实缺了

到时还不是要在其中给他选一个半个的给他当上

到时有国公不当的,都是蠢人,到时祸害的是都督府,是张懋那老家伙,我们急什么

在场的大臣听了徐琼的话,好像瞬间心里就舒服了。

突然又觉得让张周去西北获军功这件事,简直是太美妙了,本来还担心张周留在朝中,因为修书的功劳加为侍读学士,很快有就会入阁但现在有了莱国公的爵位,最多就是个以前我们瞧不上眼的勋贵了。

管他是否世卿世禄呢,只要别霍霍我们就成。

文华殿内。

朱厚照正准备上课,而这边谷大用给他带来一封刘瑾的书函。

“这老小子,让他去跟着张先生混军功,他跑偏关混吃等死去了无能”朱厚照对刘瑾很生气。

谷大用很想说,这是他刘瑾能选择的

都以为偏关会有大战发生,但偏偏战事就没发生在偏关,刘瑾想获得军功也没戏啊

朱厚照道“把本宫的军事图拿来,本宫要好好研究一下等以后,本宫亲自平草原,如此旷世功业岂能假手他人”请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