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雷滚滚(3 / 4)

大明第一贡生 一语不语 8022 字 11个月前

,君臣完成了最后的仪式,然后朱祐樘先一步离开。

至于马仪的案子现在已不用再商议,反正皇帝已经把论罪的权限交给张周马中锡就只能干瞪眼了。

“这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众大臣接过自己的雨具,也没着急出奉天殿,门口凑了很多人。

谢迁又发挥了他长舌的特质,他的消遣分明在说本来就屋漏,也就是我们已经对张周很发愁,可总是有人有事情往他身上牵扯,让我们干受他的气。

徐琼举着雨伞走出奉天殿的门槛,道“陛下不都明言今日祷雨不在京师,而在宣府,谁知道宣府有没有雨下”

张懋本来已经走出去几步,又折身回来,笑看在场之人道“若是没那夜雨,那屋漏与否有何干系呢”

“英国公,你此话何意”

众人听了就很不满了。

“呵呵。”

张懋好似个悠哉人一样,举着伞就迈开大步走了。

“轰隆隆”

电闪雷鸣仍在继续,这就让在场的文官心里很不舒服。

白昂问道“这是何意”

谢迁瞄他一眼道“听不明白如果诸位不是心中笃定今日宣府有雨的话,会像现在这般焦躁吗”

众人听了不由面色羞惭。

可不正是如张懋所说的,如果不是心中觉得张周的神通是“夜雨”,在场的文官也就不会因为张周的一次谶言而百感交集。

李东阳自然觉得谢迁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叫止道“于乔,此言不妥。”

“没什么不妥的,连我心下也认同,今天宣府十有八九会下雨”

谢迁上来一股脾气,一脸羞愤。

看起来他是在讽刺在场文官,其实他也是在恼恨自己。

张周就是能上通天意,不管是祈雨下来的还是张周算准了当天会下雨,就是这么寸,这么赶巧。

我谢某人也想改变,想拨乱反正让陛下重新对我们推崇,但对此就是无能为力

怎办

除了感慨老天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大明的京师当天在下雨。

本来雨天就容易让人心情焦躁,而因为当天朝堂上所经历的事,文臣们出宫时,一个个也都好像是心怀阴霾。

无论他们心中如何想,至少每个人出门时脸上都要表现出如丧考妣的悲切。

恨天不由人,也恨无力改变。

但此时在宣府,城门口所设立的祈雨祭坛之前,众围观的军民则都还好似在看热闹一样。

当天宣府的天气那叫一个晴空万里啊。

马中锡本来不想牵扯这种事,管它当天下不下雨呢,难道说当天下雨,就能说天意站在张周那边老天下雨,就能不治一个贪官污吏的罪

少拿天意来糊弄人。

可当他早晨起来,看到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时,他还是亲自出城到祭坛前。

总兵官朱晖当天要坚守岗位不能出城,但两个副总兵,马仪和张鹤龄,都在祭坛前,只是马仪身边有锦衣卫守着,大概的意思是,没有张周的吩咐,谁都不能下令拿人。

所以马仪看上去也硬气了很多,见到马中锡到来,他也没回避神色,反而是一脸仇视。

他觉得马中锡就是在刻意针对他。

西北将官哪有一个不贪的凭什么就针对我一个我好欺负还是怎么着

我现在背靠张周这棵大树,阴凉得很,你马中锡有本事上来拿我,闹出事来看你是否能收场

“张周为何还没有来是要看天色而行事,不敢来了吗”

马中锡到祭坛前,朝正在布置祭坛的张仑等人厉声质问道。

张鹤龄坐在椅子上,旁边早就有人给他撑开一顶华盖,他躲在低下喝茶,闻言用嘲弄的口吻道“看来某些人是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来此是找羞辱的吗”

马中锡将手上提着的扇子一摊,厉声道“寿宁侯,你这是何意”

“哈哈。”

张鹤龄这边也有扇子,是把小折扇,他用扇子指着马中锡,笑道,“说了他,他还执迷不悟呢是西北当官的都孤陋寡闻吗不知道咱这位张仙师擅长什么别说是大夏天给你整一场雨下来,就算给你整一场六月雪,也没什么好惊奇的。”

“啊”

在场不少人听到张鹤龄的话,都不由在议论纷纷。

虽然张周治瘟疫、预言宫廷火灾,还有相助王越、朱凤取得边镇大捷的事,在西北已不是秘密,但张周呼风唤雨这事太过于邪乎,没有实证可以证明令清宁宫起火的闪电是张周招引下来的。

至于张周是否真有那能耐人又不是神。

连一般的百姓都觉得,这事有点邪乎,不太可信。

自古以来迷信的人很多,但基本也都是秉承“眼见为实”的原则,你张口说自己是神仙,也要让人亲眼见识过才可。

正说着。

张周骑马而来。

在张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