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分账是王道(2 / 3)

也难怪你的电影会享誉世界。”

“过奖了观众花钱买票,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就要对观众负责,半点都不能糊弄的。”

吴冷夕点头道“小杨,你对艺术的态度令人钦佩,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把你的电影拿到国内来上映呢”

杨叶摇摇头,说道“没兴趣”

这下吴冷夕愣住了,他还以为杨叶就算不感恩戴德,最起码也是十分高兴的,结果杨叶居然没兴趣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目前来说,中国电影使用的是苏联模式,统购统销,全部由中影发行。

电影票房的70归中影公司,30归省电影公司。

也就是说,杨叶的电影在国内上映的话,最多能收到一笔中影公司的买片钱。

这点钱对于杨叶来说,就是一根毛,他还真看不上。

杨叶说道“吴老,我觉得内地的电影模式过于僵化了,前两年虽然各大电影厂开始改革。

但方案却是中影公司不再为电影厂拍摄资金,也不为他们拍的烂片包底。

这样的措施虽然让中影公司表面上看起来避免了损失,但是那些电影厂都快穷疯了,人才不断流失。

据我所知,美影厂的技术人员这两年起码流失了近五分之一,都被日本和好莱坞挖走了。

现在那些电影厂没钱,拍不了电影,中影公司也就没了片源,亏的更大。”

杨叶说的是实情,吴冷夕叹了口气,说道“那你介绍一下国外的先进经验。”

杨叶说道“电影是要分账的,如果电影卖座了,电影院该分的分,应该让大部分的钱回馈到电影公司的手里,这样电影公司才能拍出更多的好电影,电影事业才能够繁荣。”

吴冷夕说道“哎呀,我明白了。这样吧,我们开一个会,把国内的各大电影厂都叫来,你们香港的白杨影业,银都机构也都派代表参加,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事情。”

杨叶笑道;“那可太好了“

吴冷夕道“小杨,你这些年拍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在海外推广我们中国的文化,对我们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我本人是十分佩服的

你一个海外华人能做到这一步,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内地同胞也不想落后,也希望能够做一些事情。”

一般来说,中国第一部分账电影是1994年好莱坞硬汉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票房狂收2500万,震惊全国。

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票房,因为亡命天涯在国内上映期间,那些电影院也在玩命偷票房,而好莱坞对此束手无策。

所以玩命天涯的实际票房是多少,鬼才知道

其实,在更早之前,国内就已经有电影在实行分账制度了。

新龙门客栈、黄飞鸿3狮王争霸这些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都是走的分账。

只不过,这些电影并不是全国分账的,它只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上映。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港产片的试点,才有了亡命天涯的全国上映。

随后,好莱坞大片和香港电影才开始正式进入中国。

1995年,陈龙的红番区在内地狂收9500万票房,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狂收1亿票房,使得分账大片的形式正式确立。

而推动这段历史进程的人,就是吴思远。

吴思远是原时空第一个进入内地拍电影的香港电影人,中国电影后来能够繁荣,他有很大的贡献。

当时是吴思远主动打电话给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田聪明,跟他说中影的统购统销不适合电影发展。

田聪明就说“那老吴你介绍一下国外的经验。”

吴思远就说“电影是要分账的,如果电影卖座了,电影院该分的分,应该让大部分的钱回馈到制片人的手里,这样制片人才能拍出更多的好电影,电影事业才能够繁荣。”

嗯,杨叶对吴冷夕说的话。实际上就是吴思远对田聪明说的话。

杨叶把这个历史进程提前了。

当时,吴思远代表香港和内地谈判,双方谈了几个月,终于达成共识,电影分账制度就建立了。

当时的分账比例是制片、发行、放映按照35:17:38的比例来实行。

每年引进20部好莱坞分账电影,也是吴思远一手促成的。

吴思远告诉田聪明“有了这些引进电影打底,让别人有钱赚,人家才愿意进来跟你玩,才愿意来投资。”

从1995年开始,每年引进十部好莱坞电影,分账比例是13。

这实在是太少了,跟踏马没有一样。

后来为了加入世贸,改成了20部,有效期十年。并且承诺协议到期后,会进一步扩大分账比例。

而且,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也会进一步开放电影市场,增加引进电影的数量。

后来,国内的市场真的扩大了。

美国电影协会a就来找国内谈判,要求扩大进口数量和分成比例,但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