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训车(1 / 2)

汝之糟粕,我之精华。

有了牛萌这个能干的徒弟,李卫东轻松许多,只用集中精力跟吉尔150磨合了。

李卫东在学习驾驶技巧时,曾在图书馆翻道一篇名为详解苏国卡车吉斯150的文章。

作者是参与过十几场战役的苏国运输英雄。

副标题则是如果您学会驾驶吉尔150,那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可怕或者难开的卡车。

能让一位苏国老司机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对这种卡车充满了矛盾的情绪。

在1956年的在车轮上杂志上,刊登了苏国装甲车驾驶员伊格纳特的专访。

伊格纳特认为他之所以能成为最出色的装甲车驾驶员,就是因为在参军前已经学会了驾驶吉尔150。

那么是否可以说,驾驶吉尔150的难度堪比见识装甲车呢

更何况李卫东驾驶的吉尔150是第一批量产的。

那时候苏国刚经历一场惨烈的战争,薄钢板严重短缺,所以驾驶舱采用的是钢木混合结构。

驾驶舱倒是其次,这年代的卡车出了严重事故,就算是金属驾驶舱也保不住驾驶员的生命。

关键是李卫东没开多久就听到车底传来“咔咔”的声响。

这声音很微如果不是他精力集中,压根就无法注意到。

“咔持”一脚踩死刹车。

惯性作用下,牛萌差点跟挡风玻璃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怎么了”

“长传动轴可能出问题了。”

“啥轴”

虽一脸迷茫,牛萌还是在车底铺好了油布。

李卫东钻进车底,果然看到了传动轴边缘处陈年污渍松动,已经处于半脱落状态。

“扳手,锤子”

牛萌跑到驾驶室从工具盒子里,取出工具递给李卫东,“师傅,咱们是不是把老张叔他们喊过来。”

这会一向迷糊的牛萌也想起来了,车队里卡车底部的长传动轴也经常出问题。

那玩意已经超过司机的修理范围了,只有对车辆研究更精深的专业修理工能解决。

有一次竹竿子开着车到东北送货,撂倒半道里了,他走了十几里地才找到电话。

小镇上连个能修拖拉机的人都没有。

没办法,还是老白开着卡车,拉着修理工们花了三天时间赶到小镇,才把卡车修好。

“不用了,我自己能搞定”

车底传来李卫东浑厚的声音,然后是一阵“叮叮当当”。

半分钟后,李卫东从车底爬出来,用沾满油污的双手把扳手锤子递给牛萌。

“修好了。”

“这就修好了”牛萌蓦然瞪大眼睛,李卫东的操作已经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

“长半轴没有完全脱落,只要用巧劲把它敲进去就可以了。如果是完全掉下来,那非得拆底盘不可。”李卫东解释道。

好吧,这似乎没那么吓人,牛萌对长半轴也不懂,只能默默点头。

刚才心疼新手套,没舍得戴,这会手上黏糊糊的。

李卫东见牛萌还愣在那里,催促道“好愣在那里做什么赶紧给师傅打水啊,师傅要洗手。”

“这是机油啊,不等别人看看,就这么洗掉了”牛萌一脸不可思议道。

机油是卡车司机的光荣,一般老司机都保留着。

在下班的时候特意展示给车间工人看,等回了家还要跟老婆孩子炫耀一遍,才心满意足的用热水洗掉。

虚荣,太虚荣了

人怎么能这样虚荣呢

“我是那种虚荣的人嘛算了,车上也没热水,也洗不干净,等回到车队再洗掉吧”李卫东摇摇头道。

“”

吉尔150就是一个磨人的小妖精,随时可能发脾气,想要彻底征服她并不容易。

有了刚才的经验教训,李卫东更加小心了。

有了万倍经验系统,李卫东一路上不停的尝试各种小动作,很快试探出了一整套如何让它舒服的手法。

卡车舒服了,也就听话了。

李卫东得心应手的操作,看得牛萌目瞪口呆。

车还能这样开

把卡车开到料场,李卫东就寻摸个背风的地方点上一根烟,跟排队的司机侃大山。

牛萌则负责招呼装货。

虽然重货都是起重机装载的,轻一点的材料也由搬运工同志负责,还是需要人招呼的。

货物摆放不整齐,受力不均的话,轻则车头容易翘起来,重则压坏车梁。

待车斗里装满钢件,李卫东忍不住吞咽一口吐沫。

豪家伙,标载4吨的卡车,装了十吨的货。

这要在后世,怕是连卡车都要被罚没了

看着有些瘪的轮胎,李卫东一阵心疼,这么糟践卡车,实在是太可恨了。

嗯,等回去就再给轮胎加两个气压。

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