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难不成长了天眼(1 / 5)

“这也能看出来”

围线内外, 正在忙活的仵作、用天虹显微灯找细节的差役,手中飞快书写做着记录的录事

不管手头有活没活,其实见狄昭昭来了, 都分出一缕心神, 竖起耳朵。

听到狄昭昭说的话。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 有些不敢相信。

还是年轻的方小石壮着胆子问道“小郎君,你这是已经学会还原凶手作案过程了吗”

“啊, ”狄昭昭有点茫然, 头顶簪的那朵小花, 都跟着无辜的摇了摇, “只是看脚印啊, 看看是怎么走路的。”

“这不就是嘛”方小石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中翻涌的情绪。

要说震撼最大的, 定然是如方小石这般的普通差役了。年龄越大,这份感慨和难以置信, 就越深。

他们能在狄寺丞手下做事,其实已经属于大理寺差役里相对优秀的, 但若真要论起破案来, 能起到作用的, 更多还是靠铁脚板,摸排、蹲守、抓捕

难道他们不想往上晋升当捕头吗抓了一辈子歹人,难道真不想手下带一批人, 独当一面, 亲自主审破获案子吗

当然不是不想。

小偷小摸那当然不算,谁想破,硬是去蹲守,总有一天能人赃俱获。

但凡难一点的案子, 没点硬本事是真的不行。

大理寺破案,或者说全天下衙门破案,都是一个套路去猜作案过程,然后“审”嫌疑人。

若说得再直白些,就是把可疑的人带回来“诈”

拎着一点点线索,比如目击证人、遗落在现场的衣服碎片,没有不在场证据来回审讯,你为什么出现在那条街去做什么现场为什么会有你的衣服碎片你邻居说你没回家,那晚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大部分普通人,经验都是比不过常年办案的差役的,若是妄图编造一套应付过去,多半会出现前后证词矛盾,慌乱,逻辑和官差掌握的线索对不上的情况。

再诈上一诈,案子也就七七八八了。

能破的就破了,不能破的,基本也就陷入僵局了。

这种方法,根据摸排的仔细,衙门是不是肯出大力气询问排查,还有当地捕头的审讯经验代代师徒传承是否完整,当地的人际关系是否复杂大约能破二到五成左右的案子。

这便是天下九成以上的衙门能做的事。

这也是为何叫“审案”

大多案子是审出来的。

而能力更强一些的官差,就能根据零碎的线索,还原一部分案发过程。

有了整个案发过程,破案的效果、效率就极为惊人了。

但这种需要敏锐、逻辑、空间感的推理,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不是谁都能把复杂的逻辑环环相扣,想得清清楚楚,一旦有问题,还能马上指出来。

线索千丝万缕,凶手可能做出的选择千万万。

但凡推理错一点,受审中的凶手便会信心大增“我可没这么干”原本能抓到、快要撑不出审问的凶手,就有可能因此翻盘,逍遥法外,案子便会陷入僵局。

故而但凡天赋差一点的,前期的成长便会极为艰难,毕竟谁能屡次承受这样的打击

等到最后,能传扬出名声来的,便就是“神捕”“神探”了。

即使是现代,这种有推理还原犯罪现场的能力的人,也绝对是警队宝贝,能被称一声“专家”,不带贬义的那种。

而这种能力,忽然出现在一个小豆丁身上,如何能让人不哑然

但只要一想到狄昭昭在看指印上的天赋,还曾经用脚印找到过断手的左撇子老头。

如方小石这种年轻的差役,还真不敢胡乱说什么类似“哈哈哈你可别骗人了。”“你就吹牛吧”之类同僚间调侃的话。

谁不知道,狄寺丞把人喊来,就是看中了小郎君的天赋

只是当真太吓人了些

上次还需要有足迹相似的人比对着看,这次竟然就直接张口说起人是怎么走动的了。

这和当时在现场“看”见,又有什么差别

旁人心中震荡。

小昭昭却没太多感觉。

人是很难察觉自己拥有的东西有多珍贵的,就像聪明的学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只要掌握方法,愿意努力,考211其实不难”;就像是普通人从不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能跑能跳是多宝贵的事一样。

系着漂亮花布,簪着鲜亮小花的昭昭,小脸疑惑地转头看爹爹。

那小表情,仿佛在问“这看不出来吗”

狄先裕“”

咸鱼望天jg

别看他

他不会

别说这种空有轮廓的凌乱脚印了,给他一盆红烧猪蹄,他都不一定看得出来猪蹄来自几头猪。

狄寺丞深深看了一眼这对父子,沉稳开口道“昭哥儿说说看,地上这些脚印分属哪四种,又是如何行进的”

他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