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到赵队长家掌勺(1 / 2)

和秦京茹疯了几个小时。

刘洪昌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出租房,回到食堂继续上班。

快下班时,李经理和姚主任一同到了后厨,提醒刘洪昌跟他们一起去赵队长家。

待两人离开后,杨师傅突然凑到刘洪昌身边,涨红着脸硬着头皮商量道

“刘师傅,你们出去接私活,能不能带上我我不要工钱,只求你能指点儿一二。”

显然,对很少求人的他来说,能开口求刘洪昌指点,确实是太想进步了。

“这杨师傅你白天要上班,晚上再干私活,身体能吃得消吗”刘洪昌犹豫道。

对有手艺的人来说,接私活挣钱并不犯忌讳,劳动光荣嘛,所得钱财也是光明正大的。

城里人如此,农村生产队的手艺人,以前也常被组织起来搞副业,现在甚至可以单干。

这年代男性六十岁退休,杨师傅年近五十岁,倒是还能工作十来年。

况且他基本功扎实,只差人指点,如果能把厨艺提升起来,再工作二十年也是可以的。

过几年刘洪昌下海创业,光靠自己和六子肯定不够的,手下的厨师越多越好。

而性格执拗的杨师傅就在刘洪昌考察范围内。

之所以没主动带他,是因为他岁数大了,怕他舍不得铁饭碗工作,同时身体吃不消。

“放心,我身体壮实着呢”杨师傅精神一振,用力拍着胸膛夸张道

“就算跑三公里,我都不带换气的,绝对不会给刘师傅添任何麻烦。”

这话听听就行了,刘洪昌可不会当真,真出了事,他少不了受牵连。

不过他并没拒绝,平白得一个打下手的,还能为今后下海创业作铺垫,他自然会答应。

刘洪昌答应带杨师傅,厨房其他厨师也都想跟着去,却被刘洪昌婉言拒绝了。

给私人做家宴掌勺,用不着去那么多人。

不过刘洪昌也留下话,有大活的时候,不会忘了带上他们。

事情说好,下班后,姚主任看到杨师傅也跟着一块儿,诧异道

“老杨,终于能放下面子了早该如此嘛想学手艺却舍不下面子可不行”

“呵呵,能被刘师傅带着,我感到非常荣幸。”踏出这一步后,杨师傅倒放得开了。

姚主任深以为然道“用心学,洪昌的手艺比想象中的还好。”

“如果能学到一招半式,包让你受用无穷,说不定年底提一级都问题不大。”

这年代住房由国家投资,单位按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分配。

所以住房资源极度紧张,风格俭朴,也比较统一。

家里父母和五六个孩子挤在一铺炕上,肩挨着肩,脚碰着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过道上,一眼望去全是灶台、“蜂窝煤”炉子,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杂物。

筒子楼尽头是洗漱间,是一整层住户的清洁场所,早晨排队洗漱是家常便饭。

邻里友好,串门打招呼,这家东西不够,那家来凑。

多买的柴米油盐,也会分享给街坊,还时常能听到邻居打打闹闹的吵架声,声声入耳。

赵中兵赵队长家,在他们单位家属大院儿,是一栋五层楼高的筒子楼。

这房子新建不久,红砖青瓦,一梯两户,有独立卧室,厨房、洗手间,条件相当不错。

今儿人不少,除了赵队长一家人外,吴本国等人还带了家属,就连李芸也来了。

“今儿至少有三桌人,洪昌你多费费心,我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

刚进屋,赵队长就塞了十块钱给刘洪昌,一脸无奈道。

原本只是想让家里人试试菜,谁知道转眼就成了请客。

“食材都够吧”刘洪昌连忙问,原本只一桌的,现在变成三桌,就不太好办了。

赵队长点头道“食材稍微多备了些,你看着办,将就做成三桌就成,米饭多蒸些。”

平时吃馒头,不过在姚主任家吃过刘洪昌蒸的米饭后,他觉得米饭也挺好吃的。

主要是刘洪昌炒的菜好吃,下饭,吃馒头总觉得差了点儿意思,不太过瘾。

“行吧那我先去忙了,做好就开饭”刘洪昌笑呵呵道。

赵队长微笑道“对,做好就开饭,早约好了,客人都会准时过来。”

事情说好,刘洪昌带着六子和杨师傅来到厨房,看了看食材,做成三桌有些勉强。

三桌菜肯定不能不一样,所以只能每桌少些分量,想方设法多增添一些菜品了。

川菜相对比较辣,鲁菜浓油赤酱,口味重。

北方菜烧烤多,对牙齿和肠胃要求高,粤菜多生猛海鲜,肠胃难适应。

因为今天的宴席主要目的是为了试菜,过段时间要做了给赵队长老丈人吃的。

所以“平和”的淮扬菜就是最佳的选择,能满足老人入口和吸收消化的要求。

淮扬菜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