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胤祺回来后,安清把四公主来信的事同他简单说了说,他听完很是欣慰,同时也放心了不少。
“这几日你要是有空,帮我去姨母那瞧瞧吧。”胤祺道。
安清点了点头,就算他不说,这几日她也是准备去看看郭贵人的,“八妹妹说,姨母自从收到四妹妹的来信,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太医也说了,姨母她本就是心病所致,这会知晓四妹妹过的好,自是也能放心些了。”
而且,就算是为了八月份的木兰秋弥,郭贵人也是要努力养好身子的,不然还怎么和四公主母女相见。
胤祺轻“嗯”了声,“姨母振作起来,额娘也能放心些。”
两人用了晚膳,闲聊了一会家常,便早早上床休息了,主要是为了明日的早起收麦子做准备。
翌日一早,卯时刚过,安清和胤祺两人已经出现了麦田的地头,两人一身农人装扮,手持一把镰刀,望着眼前金灿灿的小麦蠢蠢欲动。
这会天已经亮了,但却又不晒,正是趁着早上凉快把活给干了。
现在收麦子可不像后世有联合一体收割机,机器在金色的麦浪中来回穿梭一圈,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而切割、剥壳、脱粒在农机驾驶员的操作下一气呵成,直接收到一袋袋的小麦,同时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简直不要太方便。
但农耕时代麦收方式还是比较原始的,切割、剥壳、脱粒等每步都是需要人工分开完成,耗时又耗力,不可谓不辛苦。
这第一步便是手工收割小麦。
安清亲自给胤祺示范,弯下腰,弓着身子,左手抓住成熟的麦秆,右手把镰刀深入到麦秆根部,然后用力一拉,只听得呲啦一声,麦子就被割掉了,左手抓住割掉的麦秆,轻轻地放到地上,然后,便是一直重复以上的动作。
胤祺如今干起农活来已经很是像模像样了,即便他并未收过小麦,但在尝试了几次后很轻松地就上了手,甚至没过多久,收割小麦的速度已经能和安清不相上下了。
这一分多地的小麦本就不算多,即便是让安清一个人来,最多两个时辰也就全部能收拾齐整,更何况这会他们人是真的不少。
她和胤祺负责在地里收割小麦,紫苏和翠柳带着其他人把地里的麦子运到麦场,平铺开来进行暴晒,为接下来的脱粒做准备。
至于所谓的麦场,就是把收割完的麦子进行脱粒的必备场所,大都位于大片麦田的地头,在麦收之前会提前把这片土地硬化、磨光,供后续暴晒脱粒之用。
但安清这田地太小了,确实也没这个条件,于是,她便在院子里选了一块石板地当麦场之用。
约摸着大概过了一个时辰的样子,安清和胤祺终于合力把这块地的麦子全都收割完成了。
清晨的露水把两人的裤子都打湿了,额头的汗水,还有衣服上粘着的麦芒麦屑,不得不说,他们现下这副样子真的是狼狈到不行,但两人对视了一眼后,却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
。
这大概就是丰收带来的喜悦吧。
把麦子收割完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麦子经过暴晒后,还要进行反复碾压,让秸秆、麦穗和麦粒脱离开来。
若说收割麦子可以避开午间热浪的话,那么碾压,就必须得在午间或者午后进行了,因为那会正是铺在麦场里的麦子,被晒的最干透的时候,此时碾压麦粒也最好脱落。
胤祺回来是有差事在身的,他白日里确实是没有时间,所以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便是由着安清领着院里的人完成的。
当然,又是暴晒又是拉着石磙碾压麦子的,已经算是比较重的体力活了,所以安清也就是口头上指挥指挥,都是她院里的那几个小太监轮流干的。
经过这大半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到了最终的给粮食称重的环节了,这也是安清那本小麦种植实验指导册子上最后的落笔。
这天,胤祺专门找来了米斗,一种专门称量粮食的度量衡器具。
两人也不让旁人插手,自个亲自上手称了起来。
等称完后,胤祺不可思议地抬头安清,“竟然有四斗”
安清也不由有些意外,她是想过会丰收,但却没竟然这么多,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期。
一斗约是174斤,那四斗半大概就是八十斤啊。
要知道现下一亩小麦的平均产量在150250斤之间,其中南方平均产量较高,北方平均产量较低。
所以说啊,这会亩产一百多斤的小麦才是常态,那些遭了灾的地,一亩地才二四十斤,甚至更少的都有。
后世那种小麦动辄亩产过千斤的情况,是因为化肥、农药的大规模应用,还有杂交育种的出现的缘故。
而且,即便是在后世,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的,七十年代培育成功,化肥也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大量使用,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粮食产量一直都是很低的。
安清这块地大概也就一分半,那按照这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