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多年,宋国公不信可以问盛叶舟,百回考试中我从未落出前两名。”徐啸自信道。
盛叶舟“”
“盛家小五你来说说,徐啸说得可真”宋桓颇有兴致,眸光在人堆中准确寻到了最后一排的盛叶舟。
两伙人明明是对手,没成想徐啸竟会寻其帮着作证。
“徐啸所言属实,百回考试中他取第一名时十之八九。”盛叶舟老实回话。
“看来学问确是不俗。”宋桓轻笑捋须,在徐啸都以为会得到句夸奖之时,话锋突然一转似笑非笑又道“不若咱们亲自考考,相信在场的众位长辈都能判出个高低才是。”
盛叶舟下意识看向祖父,盛禺山言笑晏晏,冲他微微点了点头。
私下可以说是小辈之间的口角,可一旦真演变成了当堂比试,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者都将成为安义府坊很长一段时间的谈资。
一步之差,内容当然也就天差地别。
特别是在书堂中混日子的卢泽明等人,此刻听到比试,几乎是下意识将求救似地看向自家长辈。
相反,徐啸则是满脸笃定,抬头挺胸地恨不得立刻就一决高下。
廖飞羽与陆齐铭都转了头来看盛叶舟,见他轻轻点头,二人便立即心领神会,成默认态度。
众青年的异动都被上位的宋桓一览无遗,他眸中笑意更甚,意味深长地多看了几眼没甚多余神情的盛叶舟。
“宋国公,犬子学疏才浅,今次比赛就不参与了。”
“孽子胸无点墨,学得那三瓜两枣还真不敢在此丢人。”
“犬子”
接收到自家儿子求救眸光的长辈们纷纷开口,就是舔着老脸不要也不能真让孩子上场丢人。
就凭安国公与廖山长在场,这人说不定还会丢到圣上面前。
眼下他们豁出去张老脸,免得日后丢得是整个府邸的脸面。
宋桓笑而不语,听罢众府长辈的
话后点点头“那这样吧想参与的便参与,不想出风头的本国公也不勉强。”
但盛叶舟知晓,这些话只针对那些起哄的少爷们,对他们几个当事人来说,是没有退路的。
“你们五人中选出两人来比,如此也不用特意排何名次,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宋桓又道。
说完就静静看向五人。
“徐啸,靠你了。”卢泽明立即拍拍徐啸,盛叶舟都能瞧见他狠狠松了口气的模样。
徐啸笑着点头,眸光挑衅地看向廖飞羽,得了对方狠狠一个白眼“看甚看,叶舟和你比。”
“盛叶舟”徐啸错愕地望向身后面不改色的盛叶舟,接着面上浮出抹讽刺的笑意“怎的,明知会输所以让好友替你丢这个人”
在他印象中,盛叶舟很听先生的话,还算勤奋但天分不足,在书堂中并无特别之处。
廖飞羽“嗤”了声懒得搭理。
若是好友方才不点头,他当然会接下徐啸的挑衅,但明显盛叶舟想比,他当然要将机会让给好友。
徐啸还欲再呛两句,中堂上的宋桓突然轻咳两声,堂下迅速噤声。
“看来你们都有人选了,那就考试的两人留下,其余人退到一边吧。”
巴不得离开的人连忙向两边退去,堂中只留下盛叶舟和徐啸。
“既是考试,那便正式些”宋桓起身,冲几位长辈点头示意。
本来身份最为合适的廖山长与盛禺山都因避嫌,站起来时往后退了两步,让一直默不作声坐在右侧第一位的老者走到中间。
老者盛叶舟也认识,乃是安国公府姻亲老安王郑旭。
虽为皇亲国戚,但在先帝执掌朝政之时,彼时还是少年的安王曾用化名一路参加科考,直至殿试之时才叫太监认出。
不论从资历还是学识上,这位老王爷都足以主持这场小孩们之间的比试。
盛叶舟有些疑惑,不明为何宋桓非要将晚辈的几句争强好胜上升到比试,如此一来不是他亲手抢了长孙女的风头
要讲正式,老王爷与安国公还专门讨论一番后才定下了比试内容。
两人年纪轻,又没有下过考场,要商讨适合两人的考试内容还真磨蹭了半天。
半晌后,老安王一步上前开口“经我与安国公商议,今日比试就分为明经与写字两项”
明经贯穿整个科考的众多场考试,从县试到会试第一门考得都是明经。
这一门主要考得就是四书五经的熟练程度,至于写字,也包括在明经考校之中。
也就是说默写答题之同时也要求字写得好。
而且最后老安王还在考校末尾加上了时辰限定。
需得在一炷香内完成作答,由众位长辈共同评判后决出写得又快又好的一人为胜者。
当然,是比试就得有彩头。
老安王眸子一眯,捋着胡须笑得和煦“不若众位都下点彩头,就当给小辈
们点零花钱”
看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