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锦刚要迈腿进屋,听到这个,便径自道;“这是我点的,就逗逗孩子,讲究那么多干嘛”
她语气不太好,孙嬷嬷一愣,只好找补说“这不是怕得罪了神仙嘛”
希锦哼了声“神仙人家那么大一尊神仙,没得来我们家盯着我们我们是天皇老子还是什么,值得人家费那么大心思”
孙嬷嬷“话不是这么说的,咱们大白天点兔儿灯,终究不对,神仙知道了怪罪下来”
希锦“神仙都修成仙了,那好歹有个肚量,咱们点个灯而已,怎么就惹着他了天底下为非作歹的多了,他怎么不去怪罪,非怪罪我们点个兔儿灯这都什么小肚鸡肠的神仙啊,嬷嬷,你以后好歹信一个好神仙,别信这种没气量的仙儿了不值当”
孙嬷嬷“”
她深吸口气,颤巍巍地念叨着“也对,我老了,我老了,跟不上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了,这不是以前那会儿了”
说着,喃喃地过去厨房了。
今天上灯节,家家户户都得做圆子,两个丫鬟忙乎呢。
她们听到外面动静,对视了一眼,都忙低下头。
最近孙嬷嬷越发话多了,她们心里也觉得厌烦,只是年纪小,到底得忍着,但她们也隐隐感觉,大娘子对孙嬷嬷也是不喜的,如今更是当众给她难堪了。
心里略有些沾沾自喜。
孙嬷嬷若去养老,那自己便有机会了。
黄昏时候希锦和阿畴在灶台点灯,供奉后,自己也吃了饭。
底下丫鬟收拾着,希锦和阿畴便准备出去了,连车马都不用雇,走路出去没多久就是街道了。
一到正街,就不太能走得动道了,满街都是罗绮,入眼全是犊车,携家带口的,全都出来了。
阿畴抱着芒儿,牵了希锦的手往前走,没走几步便到了一处街口,这街口用长竹子搭建成十几重的圆洞门,那门上挂满了奇异精巧的华灯。
珠帘低垂间,光辉满街,一旁又有管弦笙歌之声,引得来往行人全都驻足,纷纷钻进去那彩灯路来瞧热闹,大家嬉笑玩耍,欢语连天。
一家人跟着人群走过那彩灯通道,自是啧啧称奇。
芒儿哪里见过这个,乌黑眼睛睁得滴溜大,四处乱瞧,那眼儿已经不够看了。
希锦叹息“今年这花样真别致,往年没见过这样的。”
阿畴道“这是花灯路,估计是从燕京城学来的。”
希锦“是吗,我听说燕京城的灯会那才叫好看,不是我们这种小地方能比的,若是有朝一日能看看那才叫好。”
阿畴侧首看向希锦,火树银花中,她眼睛晶亮,满是期待和好奇。
他便低声道“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灯多一些,灯大一些。”
希锦觉得这话不对“什么叫无非这灯多了灯大了就是好看,就像钱一样,钱多了和钱少了就是不一样啊”
阿畴颔首“也对。”
希锦轻哼“你就知道说对”
阿畴看她微嘟着唇,竟有些娇憨的样子,笑道“那要我说什么”
希锦想了想,倒是也没想出他说什么能如她意,只好罢了“算了算了,看灯吧。”
走出那花灯路后,就见街道上满眼都是张灯结彩,每条里巷小弄都是各样的灯,就连衙署门上都用绢灯或琉璃灯来照映牌匾。
至于各路酒家店铺也都点起了就球灯,伴奏着那锣鼓之声来吸引客人,还有人用竹竿挑着彩灯来回旋转,乍看倒仿佛流星一般。
希锦东看西看的,又见街上大小娘子们,也有把那灯球簪在头发上,就这么顶着出门,一眼望去,人头攒动,到处都是灯火。
希锦看着看着,突然叹“这灯笼店怕不是发了大财咱们家过年时候卖灯笼多好”
阿畴微怔了下,之后便笑出声“你这脑子啊”
希锦“做一行想一行,有什么不对”
一时又道“我听说解试结果就要出了,如果这次解试过了,递交了太学补试生名单,时间也来得及,他马上就要过去燕京城参加省试。”
大昭的科举分为解试,省试和殿试。
解试一年一次,解试过了就成为太学补试生,就有资格参加省试,省试是三年一次,在燕京城统一考,考中了马上就参加殿试,殿试是官家来做主考官的考试,在那里就是决定命运前途的时候了,那个殿试看脸。
今年是省试年,所以对于四郎这种解试没通过的,都巴望着一口气过了解试参加省试,运气好一年连过两关参加殿试,那才叫春风得意呢。
阿畴“嗯”
希锦“今天二伯娘说,上次他就差一点就过了解试,这次肯定能过,如果过了,他打算带着一批货顺便去燕京城售卖呢。”
提到这里,她叹息“二伯娘那里估计有的夸嘴了。”
他们做买卖的,要想做好买卖,一想着进货,二想着运送,三就想着这一路的税赋。
要知道布帛丝绵的税赋繁多,有住税和过路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