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4 / 5)

有很多东西温颜压根就不认识,章青佑耐心解释。

那册子非常全面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上面还画了简单的图案,用于辨认。

之前拯救窦春生时,温颜已经领教过职业人的不平凡,现在见到章青佑这个任务对象,温颜淡定许多。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指定的任务对象都有不平凡的过往或本事。

现在的章青佑,一个曾受过腐刑的文人,在宫里做了二十多年的太监,他并不知道他真正的事业即将开始。

就从六十七岁再次起步腾飞

大梁官员六十岁退休,章青佑是罪人之躯,如果不出意外,这辈子多半在宫里头打理花草干到死了。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也只能被迫接受。

但章青佑不一样,他曾经是进士,入朝做到六品官。

但凡能做京官的人,哪里没有上进攀爬的心呢

但因为受夺嫡牵连,受了腐刑,不仅前程断了,更是连男人的尊严都丧失。

这二十多年的煎熬,章青佑已经麻木,只日复一日把自己沉湎于花草中聊以慰藉。

原以为这辈子再无翻身之力,哪晓得长春宫忽然给了他重新振翅高飞的希望。

温颜问他有没有兴致种白叠子。

起初章青佑不明所以,还以为她要种来做观赏,后来听了她的解释,颇诧异于她的见多识广。

这可是为民造福的差事,一旦促成,将彻底改变底层百姓的衣被方式。

被现实吞噬的热血重新燃起,章青佑自然想去尝试。

毕竟比起在宫里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万一运气好闯了出去,也不无再入仕途的可能。

下午温颜差人去了一趟乾政殿,结果周瑾行不在,而是去永福宫看太子的功课。

他平时忙于政务,个人时间大部分都扑在政务琐碎上,其余的则留给太子。

十岁的周渊乖巧伶俐,资质算不得拔尖儿,但性情敦厚温和,周瑾行对他寄予厚望。

秋日气候干燥,郑惠妃备下了秋梨膏润肺,特地让太子给周瑾行送去。

碗盏里的秋梨膏汤色呈琥珀,闻着有股子清香,温度刚刚好,入口不烫嘴。

周渊别看他年纪小,却是个细致入微的孩子,但凡周瑾行要用的东西,他都会亲自尝试。

郑惠妃让他送那碗秋梨膏,他自然会试试烫不烫嘴。

谁知他取勺子正要去尝时,郑惠妃忽然叫住了他,温和道“昭儿只管送去,方才我已经试过了。”

周渊作罢,依言把秋梨膏送了去。

偏殿里的周瑾行握着朱笔细阅周渊作的文章,心中甚感欣慰,长进不少。

“阿父。”

周渊端来秋梨膏,说道“秋日气候干燥,阿父饮一碗秋梨膏,去火润肺。”

周瑾行伸手接过,当时并未喝,只放到桌案上,说道“小子长进不少。”

父子二人坐到一起。

瑾行用朱笔勾勒纸上的文章句子,同他讲怎么组合才能做到更好。

周渊认真倾听,时不时发问,周瑾行皆一一作答,丝毫没有不耐。

郑惠妃悄悄走到门口。

那时父子二人感情融洽,周瑾行心情愉悦地端起桌案上的秋梨膏抿了一口。

郑惠妃的心有些悬着。

她在门口看了会儿,看到那碗秋梨膏只剩下一半,周瑾行就没再喝了。

郑惠妃默默退了下去,心情有些复杂微妙。

也在这时,黄内侍进偏殿来,说道“陛下,长春宫来人,说有事相商。”

周瑾行抬手打发。

黄内侍退了下去。

之后父子又相处了一刻钟左右,周瑾行才去了长春宫。

剩下的半碗秋梨膏被郑惠妃亲自处理掉了。

周渊性子敏感,见自家阿娘脸上不见喜色,试探喊道“阿娘”

郑惠妃回过神儿。

周渊道“阿娘是不是有心事”

郑惠妃摇头道“昭儿莫要多想。”

周渊“长春宫得宠,儿心里头也知道,阿娘且宽心,儿定会努力讨父亲喜欢的。”

这话让郑惠妃窝心,伸手抚摸他的头,“只要有昭儿在身边,我心里头就踏实。”

说罢打发他道“我有些乏了,想歇会儿。”

周渊乖巧退下了。

郑惠妃回到寝卧,想到那碗秋梨膏,心里头多少有点发慌。

送上的金丹他不吃,那就只有冒其他风险了。

这几月温淑妃如日中天,势头愈发凶猛,压根就没有收住的迹象。

之前许太后安慰她不用担心温淑妃势头过猛,她哪能不担心呢

亦或许是权利心作祟,不求一丝真情,但求荣华富贵,这份荣华富贵她是一定要抓牢在手的。

同样是妃嫔,二人为了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各自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