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4 / 4)

她已经三十岁了,经历过事情,自然不会天真,心中猜测京兆府肯定会去苗家寻苗光华私下里把这事处理了。

果不出所料,京兆少尹余国陈亲自去了一趟苗家。

大家都是京官,且苗光华才四十出头,以后在大理寺肯定还会继续升迁。

要知道京兆府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因为京中全是权贵,随便一块板砖扔出去都能砸到同僚来。

故而京兆府做事的态度就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主要是京中人脉关系错综复杂,若是不慎得罪了某位,拐弯抹角的关系牵扯过来,指不定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故而余少尹一点都不想接这口锅,只想甩回苗家,让他们自己关门解决问题。

得知余少尹登门拜访,苗光华一点都不意外。

苗家虽然家道中落,好歹在京中还是有点颜面的,倘若京兆府连这点眼色都没有,那就甭做官了。

同僚之间,哪能不相互体谅着些呢

说到底,就是官官相护。

苗光华备上好茶接待。

今日休沐,大家得空坐下闲谈,余少尹倒也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苗光华一袭黛色圆领窄袖袍衫,面白少纹,浑身上下书生气极重,人也生得端正,看起来文质彬彬。

他颇不好意思道“家中琐事,劳余少尹忧心,实在抱歉得很。”

余少尹摆手,捋胡子道“到底是苗理正纵容了些,由着夫人玩闹,以我之见,还是早日劝回家为好。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有什么话,相互说开就行,何必闹得生伤”

苗光华道“余少尹说得极是,我家内子脾气暴躁,平日里又纵容,未曾管束,这才闹出笑话来。

“原本是家事,怎奈内子非得较真拧巴,以至于给京兆府添了麻烦。

“明日我定当去把内子劝回,让她撤回诉状,把这事平了。”

余少尹“如此甚好,夫妻一体,同心同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在没必要闹得如此生伤。”

苗光华点头道“余少尹说得极是。”

之后二人又说了些其他。

在他们眼里,李氏不过胡闹罢了。

女人嘛,只要你肯放下身段哄哄,总能哄回家的。

当时余少尹是这样认为,苗光华也很有自信能让李氏回心转意,继续做她的贤妻良母。

倘若李氏跟他撕破脸,这辈子就甭想在京中立足。

孰轻孰重,总得掂量掂量。

待把余少尹送走后,苗光华神色阴霾地站在院子里。

不一会儿家奴来传话,说苗老夫人喊他。

苗光华背着手去了内院。

苗家二老年事已高,家中子嗣单薄,苗老夫人只生育了二子一女。

女儿早已嫁人,苗光华是长子,次子在幼年时期就病死了

当时苗老夫人伤心过度,落下了病根,之后再无生育。

苗光华子嗣也不佳,只有苗少冲一根独苗,故而二老偏疼不已。

听到京兆府的人来过,苗老太爷说道“琴娘着实胡闹了些,京兆府那边怎么说”

苗光华答道“余少尹前来叫我私下里解决就好,他们不管的。”

苗老太爷点头,“这本就是家事,多大点事,非得闹得人尽皆知,丢人现眼。”

苗光华沉默了阵儿,说道“父亲平日里也太溺爱冲儿了,琴娘怎么说都是他的母亲,动手实在不应该。”

这话苗老夫人不爱听,驳斥道“大郎说什么浑话

“你没见当时琴娘非得把冲儿抓去见官,哪有做娘的送儿子去见官的”

苗老太爷也道“确实不应该。”顿了顿,“冲儿打人是不对,可是琴娘的做法也有失偏颇,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非得闹得家宅不宁”

苗老夫人“说到底,她只是个继母,哪能真心实意对冲儿好呢

“这些年若不是我们这把老骨头护着,只怕冲儿不知得被欺负成什么样子。

“大郎你也不管管,由着她闹腾”

她还想叨叨些什么,苗光华没有耐心道“阿娘你省省心吧,儿就想问你们,到底还要不要把琴娘接回来,接回这个家”

苗老夫人闭嘴。

苗老太爷也没有吭声。

苗光华头痛道“明日我去别院哄她回来,你们二老且消停着些。

“京兆府的诉状还没撤呢,一旦正儿八经庭审,谁也保不住冲儿,偷盗和殴打继母的罪名扣下来,按我朝律令,流徒是跑不了的。”

这话把苗老夫人唬住了,着急道“不过是家务事,有这么严重吗”

苗光华道“儿是大理寺理正,我朝律令背得滚瓜烂熟,阿娘还有什么疑惑吗”

苗老夫人一时被震住了。

李文茹那贱人,竟这般歹毒,当该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