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都要拜一拜的年代,阿春这个考学都没人提醒要没拜拜的无神论者,入乡随俗的跟着大家一起烧香拜拜,拜完之后分到了一块红烧乳猪,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咳,不对,希望这回剧组不出意外,票房大卖。
阿春的第一个镜头,拍的就是安志宏和司徒云的第一场戏。台词跟之前的剧本会是一样的,但阿春在正式开拍前让两个人演了好几次。第一做好走位,第二做好台词衔接,第三在表演上多做一些要求。
看过一两遍之后,阿春也不指望安志宏能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了,还是那样跟读着来。这回是跟演,她先跟司徒云配合着演一遍,再让安志宏学着她的样子演一遍,阿春演的时候连镜头在哪里都考虑到了,只要他照葫芦画瓢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再有就是,司徒云配合得很好,很多表情细节都很到位。
这样做其实很浪费时间,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浪费,于是阿春后来就干脆不告诉安志宏你这角色现在应该有什么想法之类的了,她只要把他当工具人,告诉他怎么走位,什么时候应该给什么反应,这样就可以了。
剧情从男主角这里开始,接着就是男主角的父亲去参加死对头的葬礼,再到帮助对方的女儿接手报馆,然而并没有得到理解,毕竟死对头的去世跟男主父亲不无关系。男主角爱跳舞,爱玩保龄球,爱泡吧,基本上这年代年轻人爱玩的他都爱玩,就是不想继承家业。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男主角救了女主角,两个人谈恋爱了,甜蜜的爱情过后,见家长的时候崩了。
两个人大吵了一架,男主角这才知道,女主角父亲是记者届的一股清流,只写事实,多一点花样都没有。男主角父亲则刚好相反。
尴尬的是两个人年轻时还是好友,闹掰了之后在同一个地方开了报馆,渐渐的随着三观不同更是进阶成了死敌。最后女主父亲是贫困潦倒抑郁而死的。
女主又悲又痛又恨,男主愧疚又不舍阿春小虐怡情。
情场失意的女主发奋图强要振兴报社,男主这个带孝子跟他老豆吵一架之后去帮女主了。
经历一番波折,两人也感受到了男主爸爸的辛苦,以及女主爸爸的执着
最后女主嫁给男主,两个人继承了两家的家业合二为一,大团圆结局了。
这剧情听起来挺狗血也很复古,甚至编辑记者等等的职业分类都很混搭,架不住观众还处在没对狗血熟悉甚至还很陌生的年代。
最大的狗血也都是从湾湾那边来的,姐夫爱上小姨子啊,教授爱上女学生啊,三来三去还非说是爱情啊这么一比较,报社之恋这个剧情是不是很清新连电影名字都是阿春定的,尽管她定下的时候嘴角挂着一抹有点神秘的微笑就是了。
只是说实话,阿春自己也不知道这部电影能不能成功,它的剧情相比较湾湾的爱情电影是更复杂同时没有那么多情爱的。相比红港也是,阿春前几个月还看过她偶像的电影,里面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也是爱情片,但更多的是讲情绪。
学生之间蠢蠢欲动的懵懂爱情,以及些微擦边的情色教育,可爱又纯情。
报社之恋则有三条线,报社的兴衰事业线,男女主角的感情线,上一辈下一辈的矛盾。跟纯粹讲爱情的爱情电影又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第一次做这种尝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阿春也不知道行还是不行,红港观众哪怕是看喜剧片也都还停留在段子堆积很乐呵的认知水平。电影这东西向来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像某些里拿出一个成功案例不管年代说抄就抄,更大的可能就是扑到妈都不认识。
而且这么复杂的剧情,通常都只停留在电视剧里面,有足够的时间去铺垫。
突然间一次性接收这么大的信息量,考验的其实是观众的接受能力。
不过坦白说,阿春自己不是特别有信心,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还有时代原因造就了红港观众自我抱团不乐于接受外在新鲜事物的些许特性。其实不止是红港群众,海对面也一样,全世界都是如此,大部分人看到新东西的反应不是尝试,而是排斥。
所幸他们这部电影投资不大,票房能达到三四百万,下部电影就有着落了。
一天下来,剧组进度比较慢,也跟吉时在下午有关系。拍了差不多快到黄昏时,阿春就让剧组先结束了,说第二天再继续,居然没有趁着晚上拍夜戏,剧组其他人都觉得这导演脑袋有点秀逗。好在钱照算,大家都乐得轻松,安志宏还没跟阿春说什么又被经纪人接走了。
趁着还没黄昏,八个人,两辆车,火烧火燎的开车赶到海边拍广告。
以及,众人发现阿春居然还会开车,再次为导演的全能感到震惊。
赶着拍完,赶着剪辑配乐,赶着洗印,赶着送到老板那里。人力物力交通力的关系,一周已经过去了。阿春的电影已经拍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