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1 / 2)

城姬三国 绅士东 3004 字 9个月前

夏侯惇在白马大战颜良时,被暗箭所伤,虽然没有坏了性命,但却在额头上开了一道深可见骨不,是已经伤到了头骨的巨大伤口

处理过之后,依旧显得十分狰狞,日后还被称为“天目将军”

一直辅佐夏侯惇在白马驻军的荀攸,建议夏侯惇“假意诈死”并不是病句,就是假意去诈死

当然,也并不是让夏侯惇去真死,只是让对方看出自己“诈死”。

也就是一面向下通告到什长、伍长一级,都知道主帅夏侯惇已无大碍,同时又装作全军缟素、严阵以待的样子

如果真心要诈死,不可能连基层战将都知情,如此一来全军的精神风貌,一眼就能看出有诈,更不用说或许还有给敌军报信的二五仔

哪怕是颜良和淳于琼,也轻易“识破”了这诈死,故而对曹军的几次诱敌,都谨慎对待。

直到袁绍亲自坐镇的中军渡过白马津,才开始大规模的发生交战

夏侯惇的“假意战死”也没有拖延太久,袁绍的中军抵达后,很快便发起了总攻。

其实这种疑兵之计,并不怕敌军有聪明人,之所以袁绍这么快便“识破”,倒不是袁绍有多么果断,而是因为袁绍手下的谋士集团,内部矛盾极其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袁绍的多疑,令手下不太敢团结一心、他也不愿意手下抱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袁绍的废立之意,令麾下文臣有了“站队”的意思。

所以当袁绍知道白马的情况之后

“这有可能是曹军的疑兵之计,但是也可能是他算了两步,是用容易识破的疑兵之计,来引诱我们进攻。”审配谨慎的说了几句废话。

郭图察觉到袁绍的不满之后,马上反驳道“说了半天,都是无用之言我觉得应该快刀斩乱麻,先下手为强”

是不是疑兵之计,郭图也不敢打包票,不过既然审配说要小心,那他就要说立刻进攻。

原因无他,审配是支持袁绍的幼子袁尚的,而郭图是支持长子袁谭的。

大概是因为优势太大,袁绍手下的谋士们,大概已经忘了这是乱世争霸的舞台,开始沉迷在宫斗党争的戏码里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辛评想要和和稀泥。

“主公富有四州,阿瞒如今不过是螳臂当车,纵有些伎俩又能如何主公不妨以中军迫之,同时分一路奇兵,袭杀许昌”许攸眼睛一转,向袁绍献策。

袁绍被吵得头疼,最后觉得许攸说的有道理,于是决定全面进攻白马有时候破解疑兵之计也很简单

只是袁绍拒绝了偷袭许昌的建议,令许攸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

许攸和袁绍兄弟俩、以及曹操,都是早年便相识,袁绍、袁术和曹操分别起事之后,许攸一眼便相中了袁绍,同样经历的也包括淳于琼当初淳于琼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迄今为止的事实证明了,许攸和淳于琼的眼光很不错

这其实也并不是两人有多大的魄力,毕竟当初在洛阳的时候,他们一个圈子混的官家公子里,袁绍和曹操一向都是比较有存在感的。

相比之下,袁术早年好游侠、出仕之后又讲排场,人设很不统一,给人的感觉就是总用鼻孔看人,对他们这些“熟人”来说,躲开袁术的大坑并不难。

也的确袁术这在六七年前,可谓是最强诸侯的四世三公嫡子,现在根都被白图掘了,令许攸很开心,验证了自己的眼光。

至于袁绍和曹操,相对而言,都属于比较容易相处的,虽然袁绍也是袁氏出身,但袁绍是庶子。

名义上袁绍是袁逢的庶子,不过过继给了袁成,而袁成早丧,没有其他子嗣,这么算来也应该是袁成的嫡子才对

不过实际上不能这么算,此间有一桩隐故袁绍不是一般的庶子,而且是私生子。

最初之所以过继给袁成,并不是因为袁逢未卜先知的预料到,袁成会英年早逝、还没有其他子嗣,而是为了遮丑,才有了这桩过继。

袁成接受这过继,只是帮兄长遮丑,并不是自己生不出来

只是因为袁成早死无后,袁逢才继续与袁绍叔侄相称,袁绍也多了个不大正经的“嫡子”身份。

所以这过继也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袁术更是瞧不起他这个庶出的哥哥,这也令袁绍比袁术更“谦和”一些,大家也更愿意和袁绍玩到一起去。

在洛阳的时候,袁绍的形象就是老大哥,动不动就要罩着别人,哪怕是没什么能力的人与其结交,他也会故作大方的赠金设宴

只是袁绍的识人之能有限,而且因为出身的原因,比较重视“名望”,有时候有能无名之人投效他,他也会用“老子不差再养个闲人”的态度来应对。

和这些贤才为自己做出的贡献相比,袁绍更陶醉于自己接纳贤才时的满足感。

这令袁绍真的养了不少闲人,而一些大才之人,反而会不爽他这一套而离开。

至于曹操

当初在洛阳时,就是个愣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