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2 / 3)

城姬三国 绅士东 5338 字 8个月前

与此同时,在山越人驻地中,修蛇部族的族长,还有三名猎头,正在一处单独的营帐中密谋着什么这营帐还是大将军府的“军需物资”。

十万,对于整个江东的“山越”来说,只是个小数目,东吴在征讨山越的时候,可是随便打打就能获得上万兵源,在三国前中期,仿佛是东吴取之不尽的“兵营”。

不过江东绝大部分山越,和古越人其实都没什么关系,只是农户上山而已,连严白虎在占山为王的时候,都自称是山越

而对于真正的古越部族,也就是庐陵南部的这些古越人来说,这十万人已经是八成以上的青壮

换做是贾诩在这儿,让他做人质

估计贾诩会连夜故布迷阵的撤军,之后一个回首掏、一路把庐陵郡部落中留下的老幼全都迁回豫章郡,不愿意迁的就套上绳索、变成奴隶带走,套上绳索还要反抗的就永远也不用走了

之后只要在豫章南部的几个县城坚壁清野、据城而守,挡住几波反噬就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山越人想要破城几乎没可能。

如此一来,南路军西进未必能成行,但是最顽固、真正在文化上和汉民也有所差异的这部分山越,肯定可以解决个彻底

当然,陈宫并不是贾诩,而且能够将山越人“哄”出来这么多,还多亏了之前高顺、陈宫代表大将军府,在庐陵郡的种种立信之举,换成是东吴只怕人家也不会相信。

这种情况下,大将军府也不会接受,将自己的信誉,透支在这种地方。

“族长,那汉人会来吗”兕通对为首的族长问道。

仅看容貌,除了皮肤更粗糙、因为经常战斗而关节粗壮之外,这几位和汉人倒是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毕竟再偏僻的古越人,也早就已经混了“汉人”的血脉。

只是打扮的怪异了些,都是兽皮坎肩儿和小皮裤,哪怕城姬世界的人,打扮本来就不是很“正经”,但在中原还是很少看到这么非主流的,大块的裸露皮肤上,可以看到刺青或者说是战纹。

名为“兕通”的猎头,胸前还挂着浮夸的角制品项链,坎肩儿和短裤上,也好像打柳丁一样,装饰着各种角制品。

一旁看起来更粗犷的豨源说道“不来又如何大不了直接杀过去在平原上有阴险的骑兵、在城市中有阴险的城墙和弓箭,但是这里是我们先祖庇护的战场难道勇猛的古越勇士,还敌不过那些汉人吗”

古越人的语言,显得有些单调,导致“阴险”这个词很滥用。

豨源在皮坎肩儿上,还加了一截仿佛披风、但仅仅及腰的兽皮,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鬃毛。

“你是不是忘了我们的目的如果没有那些阴险的汉人,我们还无法纠合这么多勇士,去取回先祖的荣耀。”第三位猎头陶光,这时反驳道。

四人之中,从身材来看,反而是陶光和族长“瘦弱”一些。

其中陶光是女子,上身除了开怀的坎肩儿,胸前还裹着块兽皮。

从女子的角度来说,陶光就很健壮了

从姓氏也可以看出,陶光并不是部落中的传统“猎户”。

伏羲氏订立人伦之后,部族基本都有取姓氏的习惯,但是非农耕文明的姓氏并不稳定,大多还遵循之前的命名规则,传递中经常更换

比如姓兕、姓豨,代表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曾祖,独立猎杀过犀牛和野猪,而姓陶代表她家里应该是部族中烧陶器的

越是闭塞古老的古越部落,越是保留了这一点,有汉姓的古越部落,基本都是靠北一些,经常与汉民交往的。

古越人的历史,自夏而始,从大禹的一位孙子,开始有“越国”作为封国,虽然按照东汉时代、或者说按照礼制来说,古越人不算“诸夏”,但说是炎黄子孙,却一点毛病都没有。

古越人最接近于诸夏的时代,应该春秋时越国最强的那一百多年,尤其是勾践击败吴国、令越国最兴盛的那几年,还鼓励耕种、积极与中原诸国往来

当时越国的农耕程度,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差。

不过战国初期,越国本身贵族阶层混乱,出现“越人三弑其君”的连续内乱,最后被楚国尽夺江东之地之后想要耕种也没有土地,只能缩在多山的会稽一带,与楚国打游击。

至此,越人错过了转型农耕的最佳机会,最后被秦国彻底灭国。

在秦末时候,越人贵族倒是也带领越人,参与了伐秦,而且在楚汉交战时,还站边成功,从一开始就支持刘邦,因此保留了瓯越国的封国,后来汉武帝时瓯王主动提出举国归附,迁往江淮,但始终有一部分,以部族的形式存在,没有彻底融入汉王朝,六七百年过去,也还是渔猎为主。

巴国其实也是差不多的遭遇,而且巴国还参加了伐纣,是周王朝最初就认证的封国之一,理论上也是“诸夏”,只是因为地理原因、发展闭塞,先是被楚国打得被迫西迁到现在的巴郡一带,最后被秦国灭掉。

而没有彻底转化为农耕文明的一部分巴人,就这么继续向南搬迁,流落成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