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文学活动大事记(1 / 3)

班主任 刘心武 7169 字 11个月前

1942年

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育婴堂街。

后在重庆度过童年。

父母兄姊均热爱文学艺术,深受家庭熏陶。

1950年

随父母迁居北京,从此定居北京。

在隆福寺小学上小学,在北京二十一中上初中。

1958年

在北京六十五中上高中。

给若干报刊投稿,屡被退稿。

8月,在读书杂志发表谈〈第四十一〉一文,是投稿第一次成功。

1959年

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陆续发表一些儿童诗、小。

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小喇叭对学龄前儿童广播编写若干节目;其中快板剧咕咚经编辑加工、录制后大受欢迎;“”中录音带被销毁;1991年重新录制播出。

196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分配到北京十三中任教。

至“”前,在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北京日报体育报儿童时代大众电影等报刊上发表了约70篇小、散文、杂文、评论等文章。

1966年1976年

“”中,因1964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京剧的文章,被以“反”罪名冲击。

1974年后再试写作,曾写一关于“教育革命”的长篇,由出版社联系获准脱产修改,但终未达到当时出版要求。

1976年

写出一个大院里孩子们同坏蛋斗争的中篇睁大你的眼睛并得以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按照当时政治要求写出一些短篇、散文,有的到次年才收入多人合集中出版。

调到北京人民出版社后恢复“”前社名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当编辑。

1977年

11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短篇班主任,产生重大影响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作,也是“新时期文学”的发端;从此成名。

从班主任后,写作冲破懵懂,沿着认定的方向跋涉,穿越风云,锲而不舍。

1978年

参加十月杂志开始以丛书名义出版创刊工作,在创刊号上发表短篇爱情的位置,经转载和广播,影响巨大。

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醒来吧,弟弟,反应亦极强烈。

班主任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均被改编为广播剧,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广播,醒来吧,弟弟被搬上话剧舞台;此年发表的短篇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亦由电台播出。

1979年

在首届全国优秀短篇评奖中班主任获第一名。颁奖会上,从茅盾先生手中接过奖状。

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成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至1993年卸任。

9月,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此系“”后第一个作家出访团。

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短篇我爱每一片绿叶,写作技巧有长足进步。

1980年

调至北京市文联当专业作家。

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奖。

看不见的朋友获19541979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

在十月杂志发表中篇如意,其弘扬人道主义的追求引起争议。

出版刘心武短篇选北京出版社。

1981年

在十月杂志发表中篇立体交叉桥,引起更大争议,一些评论家认为“调子低沉”是步入了写作上的歧途,另有评论家则认为此作标志着刘心武的创作在反映现实、探索人性及艺术功力上均达到了新的水平。

5月,应日本文艺春秋社邀请访问日本。

1982年

应导演黄建中之请,改编如意;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艺术片如意。

1983年

11月,参加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法国,在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上,如意在开幕式上放映,获好评;后陆续在法国、西德电视台播出。

1984年

冬,应邀访问西德,参加“中德大学生会见活动”,并在波恩大学、波鸿大学与威尔兹堡大学介绍中国当代文学。

年底,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理事。

在当代文学双月刊第5、6期连载长篇钟鼓楼。

1985年

出版长篇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并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因钟鼓楼获北京市嘉奖。

7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纪实519长镜头,反响强烈。

11月,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纪实公共汽车咏叹调,引起轰动。

1986年

年初,应当代文艺出版社邀请访问。

6月,调中国作家协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