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一更/她怕挨捶(2 / 3)

大宋小饭馆 宠妃大辣椒 6247 字 11个月前

乔妹儿跟刘三娘处得不错,这两年铺子中用的鲜虾和其他菜蔬,也多出自刘三娘娘家村子那边。

刘三娘见铺中忙,倒也不客气,接来吃了,又帮着招呼了会儿客人,待不忙了,才拉着她的手走到了一边。

“乔娘子。”刘三娘喝了一口水,“你家来人了”

“我是说,你家许大夫那小院儿来人了”她歇口气的空档,赶紧说了“今日一大早的,我与那寻常上门卖柴的人付了钱,便见到两个形容狼狈的小娘子走到了许大夫那小院儿,在门口不停的敲门。我便过去问了,说这家搬去了别的地方,问她们可是要找人那其中年长的小娘子就说许大夫是她从兄,又说家中遭了难没了长辈,不得已才顺着叔父往日寄来的书信寻来了开封府,说要厚颜投奔从兄。”

乔妹儿“”他老家来人了

她倒也听许大夫提过,说老家还有一个伯父,家中只得一独女。且这许家伯父也读过书,因着在村中开了个学堂给孩童们启蒙,家中过的倒也不困难,独女也是时文断字的,因着这两年有通信,还知道了许家伯父心疼女儿,买了个小丫头回来伺候女儿。

还说当年他爹去时,许家伯父也是千里迢迢的过来奔丧的,临走时还留了不少的钱财下来,也叫当时那年幼的许大夫撑过了最难熬的时候。

还说若不是舍不得这里与他爹的回忆,他当时怕是会跟着许家伯父回去的。

因而听刘三娘这么一说,乔妹儿赶紧擦了手,“人现在在何处我过去瞧瞧。”

许大夫当时计划着等他们成婚时,也是要请许伯父父女过来的。

眼下听刘三娘这意思,那边怕是出了事,否则那边也不必千里迢迢的过来投奔从兄。

又想着两人一大早的寻过来,怕是肚子还是空的,便又寻了饭盒出来,装了好些个馒头,对刘三娘说道“汤汤水水的不好带,待会儿怕是要麻烦三娘与些热水。”

“好说好说,走罢。”刘三娘摆摆手。

青团也听了一耳朵“娘子,我与你同去”

她也没什么坏心思,纯粹是这两年接二连三的,许大夫的亲人着实有些糟心,因而不放心她家娘子,想要跟着去看看。

乔妹儿也没多想,愿意跟那便一起走罢。

只是等到了福云巷原先的小院儿,乔妹儿看着眼前这个顶多十二三的小娘子吓了一跳。

毕竟俩人订婚之后,许大夫报喜不报忧,还是与老家通过信的,他的堂妹今年应当有十五了罢与青团同岁,怎的这般瘦弱

那小娘子见进来一个美貌女郎,又见那好心的刘三娘伸手指了指,瞬间就明白眼前之人是谁了。

“许氏巧娘,见过嫂嫂。”她抽了抽鼻子,脸上满是见到亲人的心酸,同时也有些忐忑。

从兄不是亲兄弟,便是亲兄弟,也不是所有嫂嫂都喜欢小姑子的,更何况她与从兄还隔了一层。

乔妹儿知道小娘子害怕,便握了她的手,将食盒放在桌上“别哭,饿了罢过来先吃些馒头。”

人家都叫嫂嫂了,她也只能应了。

“我这边没热水,你和你家女婢先用着,我与三娘去要些热水。”

青团也拉了那十来岁小丫头的手“你叫甚么”

那小丫头怯怯的,胆子很小的模样“我,我叫阿茶。”

青团便拽了她的手去厨房,这里柴禾也有,先烧些热水出来洗洗手脸,也好叫这许家娘子主仆自在一些。

乔妹儿在刘三娘家略微磨蹭了一会儿,等再过来,这对主仆洗净了手脸,又换了身衣裳,与方才那黑不溜秋的模样相差甚远。

见嫂嫂没有排斥自己的意思,许巧娘难免镇定一些,有些不好意思“我与阿茶两个小娘子一路行走多有不便,未免叫有心人盯上,只能将自己打扮的邋遢一些。”

又起身行礼“巧娘多谢嫂嫂不嫌弃。”

乔妹儿扶了她“一家人,怎会嫌弃”又看了看日头,“你们一路过来也累,先歇歇脚,只这边我们是不住的,回头你与我家去,你家从兄也是与我住一起的,莫要客气。”

许巧娘一惊“我家竟错过从兄与嫂嫂的婚事不成”

那可真是太失礼了。

乔妹儿见她又开始自责,心说这娇娇的小娘子可真有趣,便将这段时日发生的事说了出来,末了又道“咱们寻常人家不讲究这个,等明年,我再与你从兄办婚事。”

倒是这婚书,可以抽个空提前先办好,这样住得也名正言顺。

许巧娘沉默了一会儿“从兄没与家里说过。”而后咬咬唇,也说了自己家的事“爹爹因为上山出了意外,回来只撑了半日。我我是个没用的,什么都不懂,又被村里的人一哄,慌慌张张的卖了家中田地宅屋,与爹爹办了丧礼。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