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二更/苏轼来过我家铺子(1 / 3)

大宋小饭馆 宠妃大辣椒 6294 字 11个月前

几个当事人都没有多想。

倒是钱学文, 回过头看了一眼任十二,意味不明的笑了笑。

饭毕,任十二去付账, 走到前台的时候,盯着阿月看了又看。

摸了摸下巴“你这小娘子,我好像也见过”

阿月黑了脸, 苏轼是真无语“十二郎, 走了”

左一个小娘子眼熟, 右一个小娘子眼熟的,多叫人误会。

任十二直接放了二两银,“莫找了。”而后没好气的看着他, “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晓”

他于诗书一途虽不开窍,可也从未做过什么放浪之事便是便是那什么, 也不曾有过的,他对八娘可是一心一意的

“好你个苏子瞻, 当了官儿了,说话都不一样了”他呵了一声,后退拱手“见过苏评事。”

苏轼“”

不过是正八品的大理寺评事,被十二郎这连番下来,好似他做了多大的官儿似的

苏轼有些好笑“走了, 前些日子是我的不是, 这段时日忙,等家中安顿好之后, 我再设宴与十二郎赔礼如何”又看向一边的钱学文“到时也请钱郎君赏脸。”

钱学文连道“不敢当, 苏评事客气,到时怕是要去贵府叨扰了。”

“钱郎君尽管来便是。”苏轼如今才二十出头,性子豁达的很, 又很是相信任十二,对于他的朋友自然也是愿意接纳的。

十二郎虽性子憨直,但能入他眼的想是也有过人之处。

“荣幸之至。”别管他方才如何想,眼下却是很激动的。

苏氏一门,在苏子瞻兄弟去岁进士及第时便已名震京师。苏子瞻任大理寺评事,其弟为秘书省校书郎。

而今年春,这位苏评事之父苏明允又蒙官家看重,特召其入舍人院参加考试,偏这位觉得自家已有儿子入朝为官,竟托病推了官家的好意

钱学文心中羡慕,若是他,定不会推了的。

毕竟数十年的寒窗苦读,难不成这些学子是只为了读书自然还是为了光耀门楣的。

就没想到,这苏明允拒了官家的好意,竟还能得韩推官赏识,举荐其为官,与其幼子同为校书郎虽校书郎乃从八品小官,可这等官职于他们这般人家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得。

不得不说,一门三父子,入朝皆为官的佳话还是广为流传的,钱学文心中有些嫉妒。

苏轼到底是有官职在身,不像这俩都是白身,吃了饭后便又往大理寺的方向去。

在门口,任十二打了个哈欠,“钱兄苦读多日,也该放松一些才是,莫要累着自个儿。”

钱学文苦笑,望了一眼身后的铺子,“读书这事儿只能紧不能松,我文才平庸,若是想日后出人头地,非苦读不可得。再有,一介白身人又没甚出息,往后便是便是想要护着心中的人,也无能为力。”

他长长叹息一声,“不努力,那是必定要后悔的。”

这话很是。

任十二连连点头,也勾起了心中的伤心事当初他若是有本事一些,自家爹娘许是会为了他而向苏家提亲。若是他努力一些,即便八娘定了亲,也能有脸面与她诉说情谊,不至于叫她芳年早逝,再看不得这世间的美好。

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对了,我昨日在防御使府的后门见了一人,似乎与你有些像”

本朝的爵位那就是一团乱账,说是承唐制,可除了特例能袭爵以外,旁的压根儿就没执行过,基本上你死了就死了,想要儿子袭爵那是做梦

关系好点儿的,你死了,这爵位赏到你兄弟头上,反正还是你这一支,再给你儿子扔个国公就不错了,毕竟就是个荣誉性质,要想再封王爵,只能指望儿子争点气熬着爬上去了。

这也是郡王夫人任氏想要汝南郡王好好活着的原因。他活着,自家就是汝南郡王府,可他要是死了那可就什么都不是了。

就像如今,按照惯例,宗室王死后,宫中该恩赏一番,追加谥号再给个脸面,长子给个荣誉封赏什么的。虽府中长子不是她所出,可她身为继母,继子为国公,她继续当她的郡王夫人,也不是不行,怎么样也能看顾些她所生的十三郎。

可仁宗连亲表弟都能活埋了,还在乎一个算计他子嗣的老堂兄

所以呀,汝南郡王一死,啥都没有不说,便是郡王府的牌匾,也在人下葬后立马就撤了。至于汝南郡王的长子,别说国公了,连个实职都没有,所以仁宗随便扔了个和州防御使的官职过去,就把便宜侄子打发了。

曾经赫赫的汝南郡王府,很快便没落了下来,这也是当初冯妈妈提醒乔妹儿那段日子避着些的原因过了那段时日,定没胆子再惹事儿。

毕竟本朝的防御使不过是个寄禄官,无权无职,反正就是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