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朝天子 第八十一章 归路有血(3 / 6)

庆余年 猫腻 12060 字 5个月前

当然,这一路上的血还在不停地流着。身为庆国权臣,剑庐主人,侵略者的代表人物,庆帝最宠爱的私生子。一路返京的范闲,自然成为了东夷城四周诸侯国的义军,乱民们攻击的第一目标。

说乱民或许不合适,应该说是义士。,东夷城内不肯接受投降,勇敢地进入山林,与庆国侵略者进行游斗的人们,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江湖人士,这些身有武力的人们,在维护自己的道德准则方面,明显表现的更直接一些。

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查知了范闲离开东夷城的时间,掌握了监察院车队回京的路线,一路都开始向黑色马车里的庆国权臣发起了暗杀,甚至是自杀性攻击的冲击。

直抵燕京约摸二十天的时间,黑色的车队竟一共遇袭七次,燕京方面接应的军队以及扎在交界处的黑骑并没有进来接应,大皇子也只是拔了个千人队给范闲,所以应付这七次大的袭击,竟是相当的辛苦。

范闲再也没有了赏景的兴趣,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个人的安全没有问题,来袭的义军们往往在扔下无数尸首后,不得已撤退,但他的属下,尤其是大皇子属下的西征军,也为之付出了不少代价。

因为陷于不停歇的攻势之中,京都那边的绝密院报,已经有三天没有到了。

范闲掀开马车的车帘,眯眼看着西方,在心中暗自祈祷,京都那边一切平安,自己在意的人一切平安。

……

……

当范闲在穿山越岭的那一边,庆国的国境之内,也有一个长长的车队正在孤独的夜路里前行,这列车队也是纯黑色的,当中那辆极宽阔的马车中,有一位老人家,双膝上盖着羊毛毯子,他的眼光有些浑浊,看着夜里的道路,觉得这条路似乎将永远没有尽头。

监察院前任院长,暗中执掌庆国黑暗力量数十年,庆帝最忠诚的臣子,庆国文官最痛恨的大敌,北齐人和东夷人最害怕的老贼,曾经影响了整个天下局势的大人物,陈萍萍老大人,终于踏上了归老的旅途。

这一次离开京都,并不是回老家省亲,而是回老家定居。一等功,赏赐无数,回家养老,是陛下给这条老黑狗难得的荣耀,庆国所有的文臣都是这样认为的。

陈萍萍的家乡在庆国的东方,如果从地图上看,就在东夷城的下方,但是距离澹州,胶州都有相当远的距离,相反离江南还要近一些。那里是一片并不怎么发达的贫困地区。

归老的孤独车队,离家乡还有很远,这一天,车队只是经过了达州,这是陈萍萍返乡必经的一处州郡。

车队没有通知沿途的官府,以免又惊得所有的官员都诚惶诚恐地出来向老院长磕头。

然而今天的达州却是灯火通明,官府里的衙役们,正在刑部上官的严厉呵斥之下,忙碌地四处搜寻着什么,查找着什么。

陈萍萍的眼睛眯了起来,他不记得达州里有什么重要的人物,他掀开车帘,招来了身旁一位面相陌生的官员,轻声问了几句。

那名官员面容陌生,然而那双眸子里带着一股洞悉世情后的狡黠,温和笑着应道:“提司大人回京的时候,咱们早就到了。”

陈萍萍有些疲惫地嗯了一声,眼神里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想到了离开京都前,在皇宫里与陛下的那番对话,他已经瞧出了陛下心中最深处的那些意思。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陈萍萍更了解庆帝的人,所以他的眼神很复杂。而马车旁那位陌生官员盯着灯火通明的达州,盯着那个突出重围的血人,眼神在震惊之余,也变得复杂了起来。

王十三郎听到这句话,沉思片刻,没有回答,而是站了起来,站在范闲的面前,缓缓抽出了腰间的佩剑,今日的十三郎不是行走于天下经历人心的青幡算师,而只是跟随范闲左右,不肯独活的剑客。

范闲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右手攀至后背,抽出大魏天子剑,剑光若秋水,与不远处的海水一映,更加荡漾。

没有任何征兆,无声无息的剑便刺到了范闲的面门前一尺处。

这是范闲第一次真正看见王十三郎动剑,也才明白为什么四顾剑将自己的衣钵全数寄托在这位年轻人的身上。毫无疑问,十三郎对于剑意的领悟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心念一动,剑尖便至,竟似乎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束缚。

这就是心意坚韧所带来的恐怖境界,十三郎一旦动剑,心中便没有任何杂念,只有这把剑。

范闲手中的天子剑还斜指着四十五度的天空,根本来不及反应,面色苍白,腰后雪山处的霸道真气一炸,于刻不容缓之际,强行拔起身形,像一只沙鸥般振起双翅,飘飘荡荡地向沙滩后方滑去。

一滑便是十五丈,这完全不像是人类所应该拥有的诡异身法。

王十三郎一剑刺客,剑尖的寒芒缓缓收敛,而身前的沙滩上却无来由地出现了一道剑痕,就像是有人行过,有剑行过。

深深的一道痕迹。

……

……

二人相隔十五丈,范闲的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