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朝天子 第九章 两年(2 / 4)

庆余年 猫腻 7456 字 5个月前

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各有自己的去处,少了中原商人带来的货物,各部落的头人们,领着自己的子民归家,王庭对于他们的吸引力,直到今日,依然远远不及中原的商品。

在一个安静的帐蓬内,已经成为西胡王庭内库收核人员一年的魏无成,拿着手上的一张纸,问着身边的同伴。他们这些人来到草原已经有一年了,帮助单于处理政事,收集情报,为王庭的雄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庆军的秋狩已经结束,草原之上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需要准备,所以魏无成便开始犯起了老毛病。

“你以为还是在上京城?你以为你还能去参加科举?”一位同伴心情明显不是太好,嘲讽说道:“一天到晚没事儿的时候,就抱着诗词歌赋读,也不看看这是在哪里。”

魏无成也不气恼,呵呵笑道:“这首小辞是一位友人所赠,对草原风光描写的极好,所以我便记了下来,只是对其中两句不是很明白。”

这些人细细品咂,发现确实还是这么回事儿,这首小辞词句简单,却大有恢宏之气,着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得出来。

就这样,这首天苍苍野茫茫,开始被人记住,然后又流传到王庭四周的胡人手中,又被译成胡语,开始被胡女们挥着皮鞭儿轻唱。

流传的并不宽广,但流言这种东西比望远镜要更好用一些,它天生长着翅膀,比叶流云的轻身功夫还要绝妙。

一位端着羊奶瓮的婢女,行过帐蓬时听见了。她站在帐蓬外,轻轻地搁下陶瓮,发了一会儿呆,然后将沾着奶水的手掌,在自己的衣裳上抹了抹。

单于当天夜里也知道了这首小辞,但他并没有怎样在意,一位雄主君王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并不认为这首小辞能够带来怎样的问题,只是受人之托,随意问了两句。得知是魏无成从那些商人当中听来的,便也不再去管。

那些中原商人已经离开王庭三天时间,难道还为了一首小辞,就去把对方追回来?

单于在这件事情上,有些不在意,所以当他第二天发现那名端着羊奶瓮的婢女忽然消失时,他勃然大怒,就像是心里被人挖走了一块极重要的珍宝。

好在那名婢女留下了一封信,劝他稍安勿燥,她去去便回,单于这才止住了派出骑兵追缉那些中原商人的念头。

草原里秋草凄长,掩住了王庭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当然,草原上本来也没有什么路,马儿踩的多了,也自然有了路。

就在王庭往青州方向去,一天多的行程处,是一大片平漠广原,安静无比,秋日低垂,肃杀之意十足。

那名身着婢女服饰的女子,就这样从长草之中走了出来,然后她看见了对面的那个年轻男子。

脸上带着笑,眼中带着浓浓失望之意的年轻男子。

年轻男子看着这个三年不见的女子,看着她的面容,看着她那双依然如湖水一般,不,比月牙海更清湛的双眼,看着她插在身旁的双手,开口说道:“你晒黑了。”

失踪了两年多的海棠朵朵,如今已经变成了西胡王庭里一位普通的婢女,她望着范闲,没有开口说话,清湛的眼眸里,不知在无声述说着怎样的语句。

范闲盯着她的双眼说道:“我在这里等了你两天……还是说,你已经在草原上等了我两年?”

(病了,腹痛难止,身体发虚,非常难受,今天就这些,明天如果挺不住我就向大家请假。)

……

……

黑色的夜空中,繁星美丽的令人心悸,淡银的光芒,洒耀在山下的月牙海中,倒映出无数眨动的眼睛。湖畔草儿绵绵,风儿轻轻,似与睡梦中的人轻语。无数的帐蓬从月牙海四周,往着草原深处铺开,隐隐有灯火与天穹上的星辰相映,而更多的牧民帐蓬则是黑静一片,沐浴在星光之中。

范闲拿着圆筒的手微微一僵,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月牙海畔王帐附近的动静,直到很久以后,他才放下了圆筒,低头缩膝,陷入沉思之中。

西胡单于走进那间小小的帐蓬,很久以后还没有出来。四周的黑暗中应该有胡族的高手在进行护卫,但是整个防御体系,比起平时来,要显得松散许多,大概这位单于也不愿意,王庭的高手们离那间帐蓬太近。

那间小帐蓬里住的什么人?范闲抿了抿发干的嘴唇,心情微感低落。这个发现或许有些怪异,比魏无成的巧遇更加怪异,但范闲并不怀疑什么——胡人绝对想像不到,有人可以在高远的山上,注视着月牙海畔的一切。

这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事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范闲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圆筒望远镜,舔了舔嘴唇,没有就此离开,而是一直安静地等着,一直等到单于从那顶帐蓬里走了出来。

年过三十岁的西胡单于一身薄氅,佩刀却不在身旁,走出帐蓬后回头微微欠身一礼,看他的神情,似乎并不愿意就此离开。

范闲的唇角露出一丝讥讽的冷笑。

……

……

此后的数日之后,中原各大商行,开始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