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京华江南 第一百三十九章 波澜起(3 / 5)

庆余年 猫腻 10276 字 5个月前

总督府衙门的所在,只是此时的马车上,已经多了一个人。

明四爷凄惶无比地瘫坐在马车椅下,抬头望着那名年轻英俊的大人物,半晌说不出话来。

范闲摇了摇头,叹息道:“豪门大族,果然每多阴秽肮脏。”

他旋即微笑说道:“如今你自然看白了,本官也不用多说话,日后的明家,你要好好把握才是,与明老七配合好。”

明四爷吞了一口口水,死里逃生的那一幕,给他的心理冲击太大,根本容不得他有丝毫考虑,他狠狠地点了点头。

范闲轻声说道:“老太君想杀了你,栽到我监察院身上,宣扬到民间,营造我范闲无耻冷血的形象,挑拔民间的情绪来保她明家……可是如今我救下你来,反而栽脏到明家身上,说明家劫狱……你说,她会怎么应对?”

明四爷双眼无神,摇了摇头,忍着咽喉的疼痛,嘶着声音说道:“大人……不要小瞧了老……那个老。”

……

……

(原来状态不止是精神状态的问题,我感冒了,重感冒,嘶啦啦地痛……写的少些,不过似乎质量好了些,自我满意度上升中。)

“报。”

马车停在了离苏州府只有两条街的地方,虎卫们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一名穿着平民服饰的监察院密探靠了过来,验过腰牌,凑到马车车窗边轻声说道。

车中的范闲正拿着本东西在细细看着,点了点头:“说吧。”

“明园没有抵抗,四处的人已经进去,眼下正在搜查,暂时没有结果。”

范闲略一沉忖,说道:“注意分寸,让子越不要太嚣张。”

那名密探应了声,转身离开马车,消失在苏州城上午的人群之中。

马车又缓缓动了起来,往着苏州府的方向进了半条街的距离,又有一名监察院密探打从街角闪了出来,来到马车之旁,压低声音禀报道:“码头无异动。”

范闲沉默不语,挥手让此人去了。

从华园到苏州府,要穿过小半个苏州城,这一路之上,马车悄无声息地行走着,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大多数的苏城市民,并不知道今天晨间,监察院的官吏们已经如狼似虎地闯入了明园之中。

而就在这段距离之中,监察院临时调动的乌鸦们开始回报各方面的消息,所有与明家应对有关的信息,都汇总到了这辆移动的马车之中。

比如明园的情况,比如明氏商行照常开门的状况,比如总督府衙门的应对,全部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了马车之中,交由范闲进行全盘的考虑。

换而言之,这辆马车,就是今日监察院行动的中枢帐幄。

范闲也感到了一丝异样,明家就算示弱,也不可能被自己欺到了脸上,还没有任何的反击举措,相反倒是总督衙门开始紧张了起来,已经有了调兵的风声。

在今天的计划之中,看看明家的反应是一椿,而要抓住那个姓周的管家,则是重中之重。这么些天来,明园一直在监察院的严密监视之中,那位周管家应该没有什么机会出逃。

当然,最关键的是,明家直到现在都应该不清楚,周管家藏在明园的消息已经被监察院掌握了。

想到此节,范闲的唇角不由泛起一丝自嘲的笑容,这世上的大户大族,如果是由外面杀进来,总是百足之虫,一时不得便死,可要是从内部闹将起来,那就会面临真正的艰难——这句话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过的,而他之所以此时会有这般感叹,原因就在于——周管家的藏身之所,是明家的人,明家内部极有权势的人,通过某个渠道告诉了范闲。

不然以明园的防备之森严,监察院十几年都没有成功地安置一个上层的钉子,怎么可能算准了周管家就在明园之中?

只要周管家在明园,今天这事儿就算成了。

……

……

马车渐渐驶近苏州府,又有监察院的密探前来报告某路消息,然后再无异样,那辆马车就钻进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当中,靠着一堵厚厚的围墙,停在了那里,不知道在做什么。

苏州府衙的侧手方十丈远处,便是关押囚犯的大狱。大狱秋天里杀人,春天里养,所以如今正是“人丁兴旺”的时候,一座牢中,竟是关着四五十人。

由大牢铁门往里去,一直走到直道的最尽头,有一处天光由上方打了下来,稍许多了些温暖,驱散了些许湿意,较诸别的阴暗不见天日的牢舍,要舒服许多。

这间牢房里垫着干草,草的下方隐约可见违禁的棉被之类,一位中年人正面色惨白地独自饮着酒,享受着一般囚犯享受不到的待遇。

这位正是明四爷,因为监察院要对付明家,他成了第一个被拿出来祭旗的人,被强行关进了苏州府,已经十几日了,还没有被放出去的风声。不过明家毕竟家大势大,苏州府宛若是被他们养着一般,他在牢里住着,自然由上至下都有人打理,过的日子还算舒适。旁边的牢房里押着一些江洋大盗,都用艳羡的目光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