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的,但是,最终确认原来的老硬盘似乎是坏了。
终于有了庆余年开写以来的第一次停更,心里觉得有些怪怪的,就像是某个纪录被打破了一样,就像是凯尔特人终于输球了。
然后我很惊讶,我什么时候变成一个如此勤奋的人了?
搞到很久才睡,我今天很晚才起来。
家里还有姐夫的电脑可以用,所以写东西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很难过,很害怕,我很害怕原来的老硬盘上的数据再也捣不出来了……那上面有很多东西,我的恋爱世纪,我的梦幻情侣,我的教父,我的异形,最可怕的是,上面还有我这七年来写的所有东西,映秀,烧鸡,庆余年的初稿,草稿,开头,写的一些小散篇,如废话之类……最最可怕的是,上面有我这些年的经历,包括信件,截屏,聊天记录,存档。
u盘是好的,但上面只有庆余年。
庆余年只是我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
那个硬盘上面是我这七八年来的生活痕迹,我根本无法承受它们或许将会消失的事实。
所以我要去修硬盘,我的心情相当低落。
明天去修硬盘,请五竹保佑我。这两天或许写的粗疏少些,请大家体谅我。)
户部的清查工作依然在继续,随着战线的扩大,各部投入人员的增多,终于在那些陈年帐册之中找到了某些可以拿来利用的蛛丝马迹。
清查小组的大臣们终于放下心来,姑且不论那些线头子能揪出户部多少问题,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也算是打破了范尚书领下户部完美无缺的形象。
第一个问题出在庆历四年发往沧州的冬袄钱中,数量并不大。
但从这个线往上摸,就像滚雪球一样,被户部老官们遮掩在层层掩护之下的缺口,越来越大,逐渐触目惊心地坦露在调查官员的眼前。
太子及吏部尚书颜行书大喜过望,根本没有在意胡大学士力求稳妥的要求,命令下属的官吏深挖死挖,一路由郡至京,将那些繁复的线条由根挖起,渐渐手中掌握的证据已经逼近了京都,也就是说,逼近了户部那些能够真正签字的高级官员身上。
一直在户部负责接受审查的左右侍郎也开始心惊胆颤起来,这笔冬袄的帐当初也有计划,也是他们曾经过目的事项,只是怎么也料不到,区区十万两银子的冬袄后面,又牵扯出来了这么多东西。
不论是朝廷还是商人们做起帐来,最擅长的就是将大的缺口粉碎成无数小的纸屑,再撒入庞大的项目之中,如盐入狂雪,如水入洪河,消失不见。
谁也没有想到,冬袄那些撒下去的负担却没有做到位,反而是露出了马脚。
左右侍郎满脸铁青地在户部衙门陪了一夜,当天下值的时候,便准备不畏议论,也要去尚书府上寻个主意。不料太子冷冷发了话,此事未查清之前,请户部官员不要擅离,同时也调了监察院和几名亲信盯住了这两位侍郎。
范建入仕以来,一直在户部做事,不论是新政前后户部的名称如何变化,也不论朝廷里的人事格局如何变化,他却是从小小的詹事一直做了起来,九年前就已经是户部的左侍郎,其时户部尚书年老病休在家,陛下恩宠范建,又不便越级提拔,便硬生生让那位病老尚书占住位置,不让别的势力安排人手进来,从而方便范建以侍郎之职统领整个户部。
时间一晃,已是九年过去,这九年之中,庆国皇帝对范府无比恩宠,而范建也是用这九年的时间,将整座户部打理成了一个铁板似的利益集团。
很悄无声息,不怎么招摇的利息集团。
所以当清查户部开始的时候,户部所有的官员们双眼都在往上看,看着他们的那位尚书大人,知道只要尚书大人不倒,自己这些人也就不会出什么事。
而今天,户部似乎陷入了危险之中,左右侍郎却无法进入范府,一时间,户部官员人心惶惶,好生不安。
————————————————————
左右侍郎来不得,但范建在户部经营日久,像这两天紧张的局势全然了解掌握于胸,当天晚上就知道太子爷与清查的大人们已经在户部找到了致命的武器——北边军士的冬袄。
“这一点动不了我。”范建坐在书房里喝着酸浆子,眯着眼睛说道:“不论是谁去沧州巡视,那些将士身上穿的袄子都是上等品,本官再不济,也不至于在戌边将士的苦寒上面做文章。”
今天,他不是在对画像说话,坐在他对面的是个活人,范府门下清客,一向深得范建赏识的郑拓先生。
当年范闲在京都府大打黑拳官司时,主理那事的正是郑拓先生,此人以往也是户部的老官,因为做事得力,所以范建干脆让他出了户部,用清客这个比较方便的身份跟着自己做事。
郑拓想了想后,皱眉说道:“当年那批冬袄非止不是残次品,反而做工极其小心,用的料子也极为讲究,棉花当然是用的内库三大坊的,棉布也是用的内库一级出产,而一些别的配件甚至是破格调用的东夷城货物,这一点朝廷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