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北海雾 第十二章 科场弊案(3 / 4)

庆余年 猫腻 7074 字 5个月前

是……太子。

当然,这些细节上的事情,自然学生们不会知道一丝一毫,只知道在雨中痛骂郭尚书,竟是连可怜老郭的老母弱子都没有放过。

陛下此次彻查科场弊案的决心看来极大,除了礼部之外,至少还有十数位官员因为此时被停职待查,据江湖传言,之所以此次查的如此之快,捉的如此之准,全因为一份黑名单,那名单上面写着此次春闱与朝中官员们勾结的士子名字,监察院由士子着手,反推而索,成效极佳。

侯季常有些震惊地从栏边走回酒桌,举起酒杯倾入喉中,似是不觉酒水辛辣,犹自出神说道:“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杨万里与成佳林二人也没有从这惊天的消息里回过神来,下意识问道。

侯季常哈哈一笑,重重一拍桌面,说道:“没想到监察院出手如此之准,如此之狠,竟能搞到能致朝中贵人于死地的名单。”他端起酒壶,给二位朋友杯中倒满,举杯相邀,满脸兴奋道:“来,咱们敬监察院一杯!”

“干!”杨成二人哪有它话,兴奋的举杯而尽。

此时客栈之中全是兴奋的年轻学子在邀人痛饮着,庆国官场积弊已久,虽然谁都知道不可能仅仅靠捉住一位礼部尚书,就完全改变这种局面,但正所谓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陛下真的发现了问题,愿意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年青的、有朝气的、甚至可以说是单纯至极的读书人们,都相信,庆国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美好一些。

……

……

良久之后,酒意渐上胸腑,杨万里迷离着双眼,有些傻傻地笑道:“真是痛快,就算此次不中,但能身逢如此惊天之事发生,也算是痛快了一回。”

成佳林喝的少些,人也最清醒,他对于仕途向来热衷,有些迟疑问道:“既然此次科场弊案已经揭开了,那……此次春闱会不会重考。”

“不会。”相反侯季常在几壶酒下肚之后,清瘦的脸上却显得平静了起来,眸子变得极为清亮,“这只是陛下的一次警告,而且此事有过先例,十二年前,天下初定,春闱也有事变,当年斩了十四位礼部官员,但是春闱的成绩依然照常发布,只是那些与官员有染的学生被除名,由后面的补了上来。”

“那……咱们岂不是有机会了?”杨万里憨憨地笑着,本性纯良的他想问题很简单,“三甲只有这么些名额,等那些走歪门邪道的仁兄被除名,我们的机会就大多了。”

侯季常冷笑道:“如果不是有更贵的贵人也在做这件事情,郭尚书只不过是一部大臣,哪里敢在这国之大典上动手脚。那些贵人要保的学生只怕更多,只不过剔了四个盐商的儿子,于大势又有何补?”

另二人心想,果然如此,不免脸色又有些黯然。半晌之后,杨万里忽然一拍桌子,笑道:“不论如何,这也算是一椿痛快事。去年京里最轰动的便是那场言纸,逼着长公主回了信阳,今年最轰动的,恐怕便是这份黑名单了,居然生生掀翻了一个当朝尚书。”

成佳林面有忧色道:“等明天三甲出来了再说吧。”

侯季常与杨万里知道他的性子,对于此次春闱依然保有幻想,微微笑,也不去理他,说道:“我得去把史阐立那小子从床上拉起来,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杨万里笑道:“记得让他买些吃食。”

————————————————————————

“漂亮,真漂亮。”范闲轻轻弹着王启年带过来的纸,心情大佳。婉儿坐在他身旁,有些担心说道:“你不担心太子哥哥知道是你告发的弊案?”

今日,被父亲重重训斥了一顿的范闲,破天荒地被禁了足,只得老老实实呆在了府里。他知道自己这椿事儿做的确实有些过于荒唐,当然,如果不是事先从院里得到消息,知道皇帝陛下今年准备杀鸡儆猴,范闲也不敢来当这个“污点证人”与满朝文武为敌。

其实那份名单算不得什么秘辛,范闲手中有几张纸条,那些座师提调,谁手里没几张?单看这种光明正大的弊场声势,就知道庆国官场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也正因为如此,此次监察院查弊案,才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时间也没有谁会首先怀疑到范闲的头上来。

听着妻子发问,范闲的脸上露出一丝莫名的神情,道:“你那位太子哥哥的胆子太大,手段太差,这满朝文武也是一群胆大包天的糊涂蛋,春闱舞弊是何等样的大事,竟然闹得天下皆知,就算我不告发,若陛下要查,难道他们还想瞒住?”

婉儿从被窝里爬了起来,静静地看着他的脸:“相公,以后不要这么行险了,世上没有不过风的墙,若真让人知道此事与你有关,日后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范闲又说了一个妻子听不懂的俏皮话,微笑说道:“就算知道了又如何?”

婉儿叹了一口气,心想自己这位相公知书达礼,满腹诗华,外表看似平稳,但谁也闹不准他什么时候会做出如此癫狂的事情来。

范闲知道妻子担心自己,静静说道:“此事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