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样的星空(5 / 6)

庆余年 猫腻 12306 字 11个月前

以民夫们干活的动力也强了不少。

杨万里满脸黝黑,穿着一身粗布衣裳,眉头深锁站在竹棚之中,如今的局势虽然不错。但秋汛才是最恐怖的事情,而他身负门师重任,要监督着暗中运过来地银子走向。所以精神压力无比巨大。

而要抢修河堤,分水,这些事情他虽然不懂,却也是放下了身段,亲力执行着。连日的太阳暴晒,终于洗去了这位范氏门生身上最后一丝书生气,让他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官员。

河堤上。远远行来数人,看模样应该是赴异地为官的官员。

那一行人隔着老远,便开始对着竹棚内呼喊了起来。

杨万里扯起下襟,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疑惑地望着那边,终于看清了来人是谁,不由惊喜着迎出棚外。

“季常兄佳林兄你们怎么来了”杨万里感动地迎上前去,一把握住来人的双手。

来人正是范门四子当中的侯季常与成佳林,这二人春闱之后便一直放在外郡做事。由于有范闲的照应,加上他们自身也争气,所以提升的颇快,不过是一年多的时间,竟是完成了几级跳,迈过了七品地第一道大坎。

只是这二人任官的所在,离吉州之地甚远,所以杨万里在惊喜之余,也不免有些意外。

侯季常没有来得及回答他的话,只是握着那双满是老茧地手,望着杨万里那张黝黑的脸,感动说道“大人来信,只是说你到了河运总督衙门,却没有想到竟然会这样苦。”

一旁的成佳林已是有些唏嘘了起来。

杨万里呵呵笑着,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正色说道“往常万里只会清谈政事,却是直到接触了这些民生之事,才知晓我大庆朝的百姓过的是如何不易老师让万里来修河,实在是对万里地信任与栽培也只有亲历此事,才知道老师那看似漫不在乎的容颜之下,委实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三人都沉默了下来,还是侯季常打破了安静,悠悠说道“据传言讲,大人之所以能够震服那位北齐圣女,全是因为大人在北齐皇宫之中说的那句话。”

说到北齐圣女海棠,纵使这三位都是范闲地学生,却也依然是止不住偷笑了起来。

杨万里忍笑问道“什么话”

侯季常转过身去,望着脚下大堤上的劳工,望着不远处那条咆哮着的大江,喟然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在想,当初咱们似乎还是低看了大人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人在各自心中咀嚼着这句话,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老师面虽惫赖,实则有颗赤子心。”杨万里想着这几月里的所见所闻,想着范闲对于河运的重视,想着江南因为范闲到来而发生的变化,忍不住赞叹着说道。

大堤竹棚之旁,还有河运衙门的其他官员,侯季常注意到杨万里一直用的是老师二字,忍不住低咳两声提醒道“在外人面前,还是称大人吧,免得朝廷说咱们结党。”

“君子朋而不党,但若真要结党,万里甘为老师走犬。”杨万里微笑着,用一种异于他当年的沉”说道“天下皆知我们范门四子,只要咱们是在为天下人谋利益,又何必在意他人言语”

侯季常微微一怔,旋即朗声笑道“此话确实,还是为兄有些刻意了。万里看来这半年果然进益不少,跟在老师身边,确实对修身养性大有好处。”

成佳林也是羡慕说道“我们在外做官,你在江南,谁知道老师会去了江南。”

杨万里笑道“我可没有陪老师几天,倒是史阐立那小子你们若去苏州看看。才知道他被老师改变了多少。”

说到此时,杨万里才想起问道“你们这是去何处”

成佳林微笑应道“这半年老师在江南整顿吏治,出了不少空缺,所以吏部调我去苏州。”

杨万里高兴地点点头。知道成佳林去了苏州,对于范闲也一定会有所帮助。

“那你呢”

侯季常笑了笑,说道“我去胶州,任典吏。”

杨万里一惊,心想这种调动算是贬谪,不明白范闲为什么会有这种安排。

侯季常并没有解释什么,他只知道小范大人让自己去胶州,一定有他地深意,而且据老师信中所讲,那等阴刻的后事。自己这四人中,确实也只有自己能勉强做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江南的水乡之中,一艘大船之上。范闲躺在船板地竹椅上,看着满天的繁星,忍不住叹息道“我来这个世上,是来享福的,可不是来忧国忧民的。”

在这样地一个夜里。大船行于河道之上,早已离开了杭州。

在西湖边度暑一月,范闲对于费介留下来的药进行极小心的研究。有些恼火地发现,苦荷所说的事情应该是真的。只是费介似乎心有歉疚,对于范闲来信邀请一字不吭,也不知道那个老变态躲到了哪里。

只是婉儿的药坚持在喝,所以身体渐渐回复如初,范闲的心情好了许多,对于北齐苦荷的恨意也减了不少,至于生孩子这种事情,他本来就不急。自己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