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四章和解书(5 / 6)

着办吧。”说着看了吴玉珠一眼。

吴玉珠也说不出话来,谢小莲在厢房里差点撕碎了手帕,可是她脸皮再厚,这时也不敢冲到外头直面镇长、村支书、村主任异样的眼光,当场社死。

谢小莲当初就想到这个豁出去的办法,可是她没有预料这些破绽都被人抓住,以至于没有一个领导会相信她。其实,这会儿她高估了村里村外的群众的判断能力,心虚之下就认为那些听说的人是不相信她为多。

谢小莲根本没有想到在这个单纯的年代还是靠着谢云初的吆喝,抓着破绽才让后来者心领神会。村里这些人听到谢云初这种的分析推理,就像后世的人看推理悬疑剧一样。

村里人原来可能因为没有那么关心所以不善思考,或许有什么原因没有想到,但是看到主角们把案件一步步推理就有“原来如此”的感觉,深深相信这个故事了。

谢小莲这时看到,再把摊子铺得更开也不能如愿,只会让更多的人抓着破绽看她的笑话。无论哪个时代,“想男人想疯了”对女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话。哪怕这是事实,谢小莲也不想背着这个帽子。

李镇长喝了一口茶,做了一个深呼吸,说“我们能来你们家,就是来帮你们的。我们也不想在我们镇里搞出农村姑娘诬赖知青的丑闻。

要是给你们记录了诬陷的案底可就不仅是你家姑娘的事了。以后你们家小儿子、孙子、外孙都过不了政审关,考上中专或大学都没有机会当官、当工人、当老师、当兵了。”

谢长宁本来要面子把事扔给妻子,这时听到关键就忍不住问“这就是她们娘俩的鬼主意,我家儿子、孙子都不知道,怎么就影响小儿子和孙子的将来了呢”

要不说,李镇长是当领导的,换个话术,终于让谢长宁亲口承认,这是吴玉珠和谢小莲娘俩搞得鬼。来的三个人心底终于松了口气。

谢长宗这时不避讳谢长宁家对他的不爽,解释说“咱们政府用人都要看以上三代做人是否清白。既然嫂子有份做这事儿,能不影响儿子、孙子吗除非你们家就不想孩子们将来有机会在政府或公家部门里谋些职位。”

这个时候可没有改革开放,所以社会上基本没有私人老板。哪户农家想儿孙有前程就得靠在政府相关的部门谋份差事,这条路若是断了,在他们眼里等于几代只能在地里刨食。

谢长宁一听,把旱烟在椅子旁一敲,喘出几口粗气。

谢长宁霍然站起,拿着旱烟指着吴玉珠骂“就是你,不好好教女儿想嫁个城里的男人嫁不成,反弄得没了名声,还连累儿子、孙子的前程怎么有你这样的败家娘们”

吴玉珠也慌,却不想自己背着所有责任,叫道“你别什么事都赖我我哪知道那沈知青这么看不上我们小莲的小莲的长相十里八乡也是有数的,你不想她嫁个好人家帮衬着家里吗”

谢长宁叫道“你还有理了我打死你”

谢长宗连忙拦住谢长宁,王昌明说“你们先别打骂了,李镇长说了,我们这次来是为了解决这件事。你们到底是我们东山村的人,我们能帮还是要帮的。”

谢长宁和吴玉珠听了才不打了,谢长宁苦着脸说道“李镇长、长宗、昌明,她们娘俩一时糊涂,这才让你们看了笑话。我真的是你们还是要帮帮我们,乡里乡亲的”

王昌明道“镇长的意思是,双方签个和解书,以后谁都不拿这事做文章。沈知青就算认识上面的领导,只要签了和解书,断不会再和上面说去。那到你们小儿子或孙子长大,若是出息读了中专,那就不影响分配工作了。”

谢长宁目光关切,问道“沈知青能签吗”

李镇长道“原来是不愿意的,只说他爸爸都快回北京了,他还想他爸爸来给他主持公道。但我和昌明赶到农场去劝了他半天,他才念点乡土情谊。他答应了,只要你们不再攀诬,双方签下和解书,这事就当私了了。”

既然是和解书,自然要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算上面不会详写谢小莲的各种动作,也会写明是她喜欢他被拒绝而行诬赖之事。

当然和解书上也表明,只要谢长宁一家不再借此攀诬搞事,沈昱也绝不上告。所以为了这一点,谢长宁、吴玉球都签字按了手印,谢小莲不想签字按手印,可是被谢长宁拎着强逼着签字按了手印。

谢长宁家不算非常重男轻女,但是乡下习惯,再疼女儿,女儿还是要外嫁的,继承谢家的到底要看儿子和孙子。儿子和孙子的前程可比女儿的脾气和心事重要得多。

沈昱等在谢长宗家里,云初本是镇中学的通校生,她今天没有去学校上晚自习。

她得到系统的提示,再看沈昱在客厅正襟危坐的样子,嘻嘻一笑“沈知青,原来你不像你表现得那么不在乎呀”

沈昱不好意思,赖正海也在这里,笑道“谢小妹,你不要开这种玩笑,这事儿放谁身上会不在乎呢”

云初笑道“有你的好舅舅李镇长出马,必定手到擒来”

赖正海有些与有荣焉“那当然,我舅办事向来利落。要是有了和解书,到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