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寒冷(1 / 2)

开海 夺鹿侯 2962 字 9个月前

联军有一千七百四十二名哈萨克骑手。

其中精悍战兵二百四十骑,各个身穿板链甲戴璎珞奇恰克头盔,三四匹战马,其中一匹披挂锁链马甲。

他们都是塔武凯勒汗派给侄子乌拉孜的护卫,余下有四百八十轻骑是他们的辅兵,剩下的则是骆驼队,运载水和粮食。

明军这边派出的主将是董一元,兵力则有整个朱钰五个千户部。

同样,明军的真正承担战斗任务的人也不多,而且除了运送辎重外,还肩负着设置驿站的使命。

毕竟与哈萨克人不同,戚继光的目的并非帮库楚汗多撑一会儿,而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永久据点与商路。

两支部队精简军卒,都携带足量的代步马匹,又有认识路的哈萨克人充当向导,行军速度最快时甚至两日走了三百四十里。

不过就那一次是急行军,是为赶到水源地才会如此,其他时候像翻越哈萨克山地一天二十五里、平时快的时候也就日行百里,正常六十里地像郊游一般,赶上盛产粮食的地方就歇几天补充粮草。

再加上沿途修筑哨所、百户所,搭建临时营房以供后续部队休息。

他们的总体行军速度非但不快,还太慢了,因此深受哈萨克部队诟病骑毛驴的老头儿走上一个月都比他们走得快。

不过也有一点也令哈萨克骑兵啧啧称奇,不论他们走到哪,不论他们当日不等明军往前跑出多远,总能看见明军斥候在前头接应他们。

令引路的哈萨克骑手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到底是我们和他们谁才是向导

董一元多贼呀,他们这帮明军上层将领都知道塔武凯勒汗心里头盘算的是什么念想,这场仗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自然是要尽可能扬我威风,但也不能还没打仗就把底牌都亮了。

至少行军能力该藏的要藏一藏,一来没啥坏处,库楚汗那边也正在集结人马,国都早就丢了,整个一游击队,没什么好着急的。

二来也能养足精神、保留马力,看着沿途落脚的村子和部落,能吃几天人家粮食就多吃几天,也能对这边的生产能力摸个底。

就这么晃晃悠悠,等他们靠近大乌瓦特湖,才终于能见识到西伯利亚汗国地貌的常态沼泽,随处可见的沼泽地。

近七千人的部队一路走走停停将近三个月,盛夏一过,天气很快就变得寒冷起来,走到这部队已经只剩两千三百人。

明军倒是冻不着,他们离队的士兵在所经之处设立四十六处兵站,其中四十二处驿站有囤积粮草的功能,四处则用上了土木石料精心构筑,作为可供部队驻守拒敌的要塞。

这既是大部队进兵的中转站,也是攻势受阻后的撤退据守点,并且在选址上,扼守河道与道路,交通便利是建立城镇的好去处。

友军的情况就要糟一些,一部分汗国军队因缺少冬衣不耐寒冷出现冻伤与发烧,经董一元与乌拉孜商议后,把缺少冬衣的部队留在沿途修建的堡垒和驿站。

“我们的目标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城伊斯凯尔城,如果向导说的没错,只剩四百里路,这些士兵没必要承受非战斗减员。”董一元这么对乌拉孜说道“何况正主儿库楚汗还在六百里外集结他的部队,你说非战斗减员”

“是一种名词,摔伤、得病、被野兽吃了,这些不是与敌人交战却失去战斗能力的伤亡,叫做非战斗减员。”

乌拉孜没想到明军的样子看着挺能打,却连这些都承受不住,显得矫情的过分。

哈萨克汗国比邻西伯利亚,当然知道这儿的环境与天气,可这有什么办法

他们是来打仗又不是旅游,难道酷热能让人在战斗中脱下铠甲、寒冷就让马背上的骑士离开战场

“这是他们的错,他们没准备厚实的棉衣,失去国都的西伯利亚人也是这样打仗的,不要小看我们,他们没问题。”

在董一元眼中,乌拉孜这样说话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浑身连锁板甲边缘都露出貂毛的大贵族说那些被征召来的民夫穿不起棉甲是他们的错。

他当然可以这样指责,因为在他们国家战士们的铠甲与兵器皆需自备,领主没有义务为部众准备征战所需的装备。

但董一元不能让乌拉孜把冻伤、得病的士兵继续留在队伍中,这些丧失战斗力的士兵战斗中使其他士兵碍手碍脚,何况根本没有让他们上战场的必要。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城,是座坚城,叶尔马克本部人数不多,但他们有火炮,还可能有投降的草原贵族援军,你也看见了我的人没带大炮。”

乌拉孜听着董一元的话皱起眉头“没带大炮,那你们车上拖着的是什么东西”

“那是佛朗机炮,一种野战小炮,重量轻射速快,对石头城墙没有威胁,围城可能会拖上几个月,现在应该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吧”董一元的表情很慎重,对通译再次重申道“我没有小看你的想法。”

“可在最冷的冬季,大部分士兵在野外撑不住一个月,你的人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