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能得皇上的垂爱,封为郡主,也是她的福份了。”
晋安帝眉间动了一下,说道“靖王爷很是喜爱她,她在塘州栈道舍身救靖王爷的义举,朕瞧着也颇感欣慰。”
嘉妃这时的心思已经周转过来,她一双琉璃状的眼睛,波光潋艳,笑道“有件事情,放在以前,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这个时候说起来,就是大事情了。”
嘉妃已经确定晋安帝龙耀必是知道了聂谨言与温小婉的关系,她若再有意隐瞒,不但会引来龙耀对她的不快和怀疑,还会叫有心人钻了空子,得不偿失。
晋安帝龙耀沉声问道,“什么事”心里却明镜似的了。
靖王世子龙骏的密报奏折早几天就呈上来了,晋安帝初看时,也是大为吃惊,甚至有些光火,但宫中太监宫女对食之事,是祖宗法规里明令的可以,就算聂谨言权势炙手,但他身份逃不脱太监,而温小婉当时又确实是宫女,这里挑不出毛病来的。
“婉儿在臣妾身边的时候,就与聂司公有了有了对食之约。”
嘉妃瞧着晋安帝的眼色,缓缓地说出口,看到晋安帝的脸色并未太变,她知道她猜对了,又接着说道“这事,大约有半年多了,臣妾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没和皇上说的。”
嘉妃这么说,挑不出毛病。确来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她宫里的一个贴身宫女,攀上了宫里权势炙手的大太监,互做了对食。
这样的事情,宫里也不是没有发生过,都是到各宫主子去报备,还真没有哪个跑来皇上这里报备的。
太监结对食,不许行婚礼。
宫里是天家门第,这里永远只能有皇上一个人的喜事悲事,其他人的都不算在内。
因着没有昭示他人的婚礼,是以太监和宫女结对食,往往都是好一阵子,才会有人清楚的。
虽说聂谨言在宫里的权势炙热,但聂谨言行事一向低调,自不会四处宣场,也正因着这一点晋安帝对他不喜,却也没有到抓紧一切机会铲除他的地步,多还是想利用的。
“原来是在你这里备过的啊,”晋安帝扯着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来,“那就好说了。”
“什么好说”嘉妃觉得晋安帝这句话转得太直接了,一时转不过来。
也难怪她会转不过来,等着晋安帝说完,她不由得惊道“什么我国要和胡虏国和亲太后点中了婉儿”
这事还是秘密商量中的,没有公之与众,好看的:。
晋安帝龙耀今日与嘉妃谈起,大部分原因是之前接到的靖王世子龙骏的密报,若温婉郡主与聂谨言有对食之约,那这和亲是万万不能选中温婉郡主的。
这事说来有些意思。
玉门关那场大战,晋安国确实胜过胡虏国几次,但谈不上大胜,至少不够把十万胡虏大军全部吞并,最多是打了开门红,赢了士气。
原本是打算接着好好打上一场,但谁知道这个坎节上,胡虏国发生了内乱,四皇子发生兵变。
幸好被太子窥得先机、及时发现,阻止了四皇子的谋朝篡位,但胡虏国老皇帝受不住这个打击,日渐昏沉理不了政,只得借着太子扫平内乱的春风,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自己去安心养病,当太上皇去了。
胡虏国发兵晋安国的事,本来是四皇子的意思。四皇子是想借着大兵倾巢边境,他趁着国中空虚,好发动政变。
如今四皇子大势已去,人也死在战乱之中,与晋安国为敌的十万大军,自然是被新任国主调了回去。
新任的胡虏国国主,在新执政期间,是喜欢以稳妥为主的,至少他没有把十万大军叫回去后,又发还回十五万来继续打,而是一纸和亲书求了上来,说是想娶一位晋安国的皇族贵女为妃,以结两国永好。
大概皇太后那边也得了消息,原来被追封认定已死的温婉郡主没死,非但没死,还和她手下第一得用的奴才扯出一段生死情来,这恐怕让她十分不舒服了。
是以自己那边把追封的圣旨换成加封、没两天在胡虏国送来和亲文书后,老太婆子就把自己叫了过去。
她到是装作一片糊涂,说是有指把靖王爷家的温婉郡主指过去和亲,又好夸了一通温婉郡主如何的孝义仁厚。这样的女子嫁到胡虏国,必有利于两国邦交。
她当自己还是三岁顽童,任由着她拿捏吗
按着靖王世子龙骏送来的密报,直言聂谨言对温婉郡主十分上心,若想利用聂谨言手中的势力,以此做为拉拢和威胁的方法,必是最利一招。
想必那老太婆子也是想到这一点了,反正这圣旨是由他下的,他既使和聂谨言解释了,聂谨言能信
何况他一朝天子,怎么会和个奴才说些内情。如此,他又被老太婆子利用,激怒了聂谨言。
依着他自己手里攥着的势力,要是打败老太婆子,彻底铲除太后一党,确实有些艰难,而且先帝在位期间,长年征战又好奢迷浪费,到他接手时,国库空虚得连老鼠都搬家了。
这三年,他是本着休生养息的想法度日,但谁知时运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