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道万千,但大致来分,可以分为内、外两道。”
“其中内功一道,以我太虚剑宗祖师太虚大帝、太玄观太玄仙人为代表,功参造化,能破碎虚空。”
“外功一道,则以皇天城顾家始祖、形意门祖师雍皇为代表。雍皇观察万兽,创出不世神功形意拳。这当中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鹱、鹰、熊等十二形,得其一,都能成就堪比内功先天的化劲宗师。”
“如今江湖中流传的各路拳法,基本上都是从形意拳之十二形中衍化而来。”
“外功炼体。”
“内功炼气。”
“我太虚剑宗虽以炼气、剑法著称,但也藏有不少外功、拳法。你早年间与猛虎为伴,无意间,已经得了几分猛虎神韵,修行虎形拳必定进步神速。待到化劲一成,打通全身细微经脉,再由虎形拳转修门中诸多剑典,兴许有望成就先天金丹,甚至是突破先天之境,达到更高层次。”
王冀教徒弟的本事不强,说起这些渊源、理论来,倒是头头是道。
陈季川这一年来,也从王家内外听了不少修行上的事情。
只是没有刻意去打听,也不敢用千里眼、顺风耳乱看,因此并不成体系。
今日听了王冀的讲解,才总算知晓。
“原来。”
“雍皇自创形意拳,走的是外功一脉。”
“太虚大帝则是内功一脉成就至强者。”
“这两条道路并行,在秦岭世界中,都能达到极高层次。齐头并进,修行到至强之境,皆可破碎虚空。”
陈季川之前仅从一些杂七杂八的江湖人士、说书人身上听来一些似是而非的零碎。
如今总算对此世有了基本的概念。
太虚剑宗走的是内功一脉,传承自太虚大帝,以剑法著称。
皇天城、形意门则是传承自雍皇,习形意拳,走的是外功一道,最擅长的要数枪法。
“我修行剑图,自然是太虚剑宗更适合我。”
“至于外功方面,太虚剑宗不如皇天城、形意门,但好在也有先天层次的功法可供修行,能够弥补我仅有一门陈门七十二绝艺的缺憾。”
王冀给他规划的道路,是外功转内功。
这也是江湖上许多习武之人走的路子。
外功强健体魄,达到暗劲时,在爆发力上兴许不如内功武者,但论力量的调用、肌肉的掌控,则远远超出同阶内功武者,可以持续作战。
孰优孰劣不好评说。
但先修外功,有天赋则继续深造。没天赋,得了些外功的底子,再去转修内功,也能事半功倍。
在王冀看来,陈季川已经得了虎之神韵,不修虎形拳天理不容。
“为师不擅长外功,对虎形拳的了解也不深。”
“但你二师兄马正松擅于此道,我先传你基础,领你入门,往后再有什么修行上的问题,就去问你二师兄。”
王冀身为先天,对外功也有些许涉猎,引人入门不难,但要到了暗劲层次,就力有不逮了。
倒是他那个二弟子马正松,习得一身虎形功夫,善使一口大刀,在江湖上小有名号,人称下山虎,形容其虎拳凶猛、刀法凛冽。
当然。
类似于下山虎这样的名号,中土七州不说有千八百个,至少也有八九十。
不碰面还好。
碰到面的话,谁弱谁尴尬。
“虎形拳重点在于骨,在于勇。”
“提督贯顶肝气调舒,登足颠步掌爪齐扑;肘起掌翻后臀坠碡,脚先手后六合一体。”
“讲究腰为主宰,丹田用劲。你之前虽得神韵,但都是野路子,真正与人对战,还须细致钻研,不可懈怠。”
从这一日起。
王冀便开始正式传授陈季川习武。
从虎形拳入手。
这类拳法江湖上数以千计,但太虚剑宗中收录的要么是江湖中流传的精品,要么就是门中外功高手们自创的拳法,又有诸多前辈留下的拳法心得。
对江湖上那些无根无源的习武之人来说,简直是一座梦寐以求的宝库。
于陈季川而言。
这些拳法对他也大有帮助。
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武学天赋。
自虎形拳踏入习武之途,很快形神具备,熟悉这套拳法各种击技、套路。
虎形拳虽说是自猛虎行走坐卧、捕食搏斗等种种行为中衍化而来,但随着一代代高手的变化、优化,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再拘泥于猛虎。
毕竟。
虎形拳修习至暗劲层次,就能够与猛虎搏斗。修行至化劲层次,拳毙猛虎犹如饮水喝茶一般容易。
单纯的学,做不到这一点。
化为己用、推陈出新才能更胜一筹。
一月月。
一年年。
陈季川短短四年,就将虎形拳修行至暗劲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