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妙用(2 / 4)

知谁把这事捅到了御史那里,御史一听也傻了。虽说太医严格来讲不能算是官,但也没有女人可以挤进去的道理啊。

若是开了这个先河,现在女人能当太医,下一步女人是不是也能当官了

这不是牝鸡司晨,是什么

牝鸡司晨,国将不国,御史感觉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朝中官员分两派,御史也不例外,最先得到消息的这一派是明党。

御史将消息禀报给明珠,明珠翻眼皮看他“这位女医什么来头”

御史实话实说“是当初皇后生产时,赫舍里家长房从民间找来推荐给皇后的。”

明珠放下茶盏,瞪他一眼“皇后的人你也敢动,我看你这官是当到头了。”

御史不服“皇后贤德,下官家里也供着痘疹娘娘,可让女人当官,大人真就不管管吗”

明珠揭开茶

碗盖子,朝碗中看去“茶不好喝,不能只你一个人知道,你得让所有人都知道。知道的人多了,你不说,总会有人去说。”

御史眼珠一转“大人的意思是让那边的人说”

明珠笑着将茶碗推到一边“不好喝的茶,反正我不喝。”

很快就有人把这事又捅到图海面前,图海眼睛都瞪起来了“女人做官,成何体统”

来人不等问就说了这位女医的来头,图海“皇后身边的人啊,那没事儿了。”

来人“”

寡大夫就这样,背靠皇后,在两党倾轧中成功留在了太医院,如愿成为一名女太医。

也是大清第一个女太医。

与男人们的激烈反对不同,命妇们听说太医院有了女太医,无不暗中欢喜。

男太医的医术虽然精湛,碍于男女大妨,女子许多病症都羞于与男太医说起,很多人的病就此耽搁下来。

落下病根还算好的,有人直接就没了。

但与生孩子相比,那些羞于启齿的病症又算不得什么了。

男太医根本进不去产房,所有判断都基于稳婆口述的症状。稳婆只能算助产士,口述不一定准确,像开指啊什么的,也不方便说与男太医知道。

产房里的情况瞬息万变,消息经过筛选,又经人口述,传到太医耳中也不知还剩下多少。

本朝崇尚早婚,女子十三四岁出嫁很常见,早的十五六岁生娃,迟的二十岁之前也生了。

母体还未长成,生孩子本来就危险,再加上医者与稳婆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生产条件可以说是相当恶劣。

别的不说,只看康熙的后宫就知道了。排除坏人作祟,在大阿哥之前生下来的皇子公主几乎全军覆没,也足够令人叹为观止的。

天下最好的医者都在太医院,最好的稳婆也都在后宫,可康熙的前两任皇后都是难产薨逝,更遑论民间。

恰在此时,赫舍里家长房再传喜讯,成亲多年未育的乌雅氏遇喜了。

好消息是乌雅氏终于遇喜,坏消息是怀了双胎。

又是双胎,大福晋面上不显,心里却愁坏了“双胎不吉,恐怕孩子生下来又要送走一个。”

就像当年的如兰和如月。

不仅孩子要送走,乌雅氏也要跟着隐居一年,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回来,就说又生了一个。

掩人耳目。

“额娘,今时不同往日,可不兴再说双生不吉的老黄历。”

大福晋有了春秋,总喜欢往回看,拿从前说事,佟佳氏赶紧纠正她“当年皇后生六公主和七公主的时候,皇上说什么了,皇上说双胎是祥瑞。”

之后果然如此,台湾顺利收复,沙俄不战而退,准噶尔汗国土崩瓦解,漠北、漠西诸部归降,天下一统,海晏河清。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只说两位小公主一百天的时候,各地陆续发现祥瑞之兆,就连刚刚收复的台湾都在海边发现了一

只背上生着“长寿”字样的乌龟。

自此,双胎不吉利的说法彻底粉碎,民间但凡有生双胎者,官府还有相应的奖励。

都是三年前的事了,大福晋差点忘了,忙改口dquo是啊,托皇后娘娘的福,以后生双胎的人家再也不用骨肉分离了,还有钱拿。╳╳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愁完社会舆论又愁生产风险,真不是大福晋想得多,生双胎的危险可比单胎高多了。

这个佟佳氏也没辙,哪个女人生孩子不是在鬼门关走一遭。

大福晋愁云惨雾,佟佳氏烧香拜佛,乌雅氏反而是那个最想得开的“我堂姐生十阿哥时难产,用了寡大夫的侧切术,母子平安。我这一胎也想用她。”

大福晋听见“侧切术”三个字,整个人都不好了,佟佳氏倒是没说话,转头与常泰商量。

常泰如今已经是皇上身边的侍卫长了,见佟佳氏问起,常泰笑道“她想用就用吧。当初德嫔娘娘生十阿哥的时候,不是也用了,你见皇上说什么了十阿哥活泼可爱,皇上也喜欢得紧呢”

常泰到底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