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萧云和谢逸的一致商议, 谢逸取消自己寄信,由她写信给谢攸,以旁观者的口吻, “中肯”地描述他这段时间的遭遇。
大致内容是谢逸本来在附近游学, 听说这里有灾情就跑过来想要帮忙。
谁知道刚来此地没多久就跟侍从失散, 自己还被土匪打劫, 失去了钱财和身份证明,在第二次被土匪打劫的时候, 幸运地被她所救才不至于命丧他乡。
她帮助他重新获得身份证明,并赠送了一些盘缠,还打算派人送他回翰州。
但他执意要踏遍整个和州体会民生疾苦,不仅拒绝她的好意, 还希望她不要跟自己的家里人说,以免他们担心。
萧云“左思右想”后,还是觉得不能放任孩子在外头造,决定给谢大公子写信, 让他们自己决定后续该怎么办。
整篇文章塑造了一个温柔善良, 通情达理,对谢大公子的弟弟十分关照的形象。
一看就是想给自家大哥打一波助攻。
萧云“我都快要认不出来这是我了, 要是他们日后发现我并非如此,岂不是要将我当做骗子”
虽说她也时常骗人,但这方面还是有必要坦诚些。
身份已经是假的了,要是性格和一些想法再骗人,跟那种骗婚的人渣有什么区别
“这只是让那群老家伙少说两句的权宜之计,只要大哥清楚并且喜欢姑娘的性子不就好了么”
萧云想了想,觉得也是。
她都不在乎家里那些所谓亲戚的看法,谢攸的性格比她更淡漠些, 肯定也是不在乎的。
谢逸担心她不好意思以他为借口把大哥喊过来见面,便义正辞严地说“和州的情况非常复杂,不是朝廷减税,赈灾,派人指导农桑就能解决的,若是大哥在这里,必然有更妥当,更迅速的解决方法,而不需我去接触红云教。”
“世家以守业为先,治世次之,他是我们兄弟中最能理解,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但倘若二者并不冲突,他也并不会吝惜自己的力气。”
谢氏对朝廷的回避态度,说到底也是因为朝廷官场混乱,稍有不慎就容易搭进去全族。
对他们来说,优先保全自己是明智的选择。
萧云也没有指责的意思,因为世上本就没有圣人,拥有同理心,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搭把手就叫很好的人了。
对于把谢攸骗过来干活的做法,萧云赞同地感叹“三公子与我所想的一致。”
在她的心中,谢三公子已经成功超越了狗头军师上官迟,成为最能懂她的人。
然而事实是谢三公子不仅没有懂得她的内心,还觉得她在演。
谢逸心道这姑娘当真厉害,话说得跟真的一样。京城和翰州之间隔得那么远,两人日后再想见面可不容易,他就不信她不想见自家大哥。
信交给驿馆时,花了些银子,得到对方“五天就能送到”的担保。
多半是走军事特快的路子,有些违规。
萧云也没计较。
等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张能也见完了平渠县令,带着一部分粮准备启程去柳平县。
另一部分人则带着大半粮食送去州府,暂时储存在州府的粮仓中。
而留在平渠县的粮食,由一千兵看守,这一千兵中,有一半是配着玄铁剑的,就实力来说,足以震慑整个平渠县。
张能离开没多久,平渠县令就来拜访了萧云。
县令面色局促,有些尴尬地问“这个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可以给百姓发粮”
萧云根据张能的安排,以及在离去时没有一句话提到县令的表现,就知道这老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
很可能还对这批赈灾粮有什么想法。
她端着贵女的态度,很是客气地说“我只是在此等兄长,并不清楚大人们的安排,张将军离开前没有留下话来吗”
县令哽了下,显然是回忆起某些不愉快的经历。
“张将军说自己只负责运送和看守,粮食如何分配和发放要等小杨大人的命令。”
县令觉得这话是在骗鬼。
都兵分三路送粮了,能是没有接到命令
萧云“那我兄长如今在何处呢”
县令“小杨大人去了浦郡巡察除蝗的成效。”
“浦郡”她重复了这个名称,幕篱之下的眼神颇为玩味。
根据谢逸的说法,浦郡是和州情况最好的郡县之一,而平渠县的蝗灾是最严重的。
杨虞不留在平渠县治蝗,跑去浦郡巡察
“是,浦郡与我们平渠县有些距离的,小杨大人要从浦郡赶回来,需要不少时间,但是百姓们还等着米下锅,所以能不能先发下去一部分”
平渠县令试图端详这位杨小姐的神情,看她的心肠有几分软,奈何隔着一层纱和珠帘,看不分明。
但女人嘛,大多是天真又容易产生恻隐之心的,要不怎么说是“妇人之仁”呢
就算一时拿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