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裹儿的面,赞扬韦氏的美艳,都让李裹儿产生误会,认为王画想将她们母女“通吃。”
李裹儿都是白担心了,就是韦氏比李裹儿还要美艳,王画对这个女人也不会感兴趣的。但不得不承认她的美艳,现在她四十岁出头了,但因为保养得当,看上去只有三十岁出头似的。与李裹儿相比,少了一份青春舰丽,却多了一份成熟的风韵。用媚惑众生来形容她的相貌也不过份。这也是李显留恋她的关健原因。
李显让宫女将两块砚台带给上官小婉与老武,两块砚台图案不一田七武的是幅长寿图砚,送给上官小婉的是一幅春花殿火蚓必给韦氏与李裹儿的砚台拿了出来。
韦氏是一幅富贵图,都是有含义的。李裹儿的却正是那天她留恋不舍的那幅松下问童子图银星钦砚。
李裹儿看到后终于脸上出现笑容了,她问道“父皇,你到了王小二家中了
高兴归高兴,心中还有怨念。
李显点头。
“父皇,你看到那些婢女了”
李显是看到了,但看到这些漂亮的少女眼中都带着怨色,恐怕事情不是李裹儿所想像的。但李显因为心情好转起来,开起了玩笑,说“看到了,她们过得很开心。”
李裹儿嗔怪地跺了一下脚,说“气死我了。”
但韦氏却对李裹儿说“裹儿,你先出去一下,我与你父皇商议一些事情
李裹儿离开,韦氏说“陛下,你去了王画家中。是不是为了今天早朝发生的事情去的”
“是啊
“他说了什么”
李显将王画的话再次重复了一遍。
“王画的主意只是治标,不是治本。他还疏漏了最重要的一点。”
“县后有何高见”
“陛下,王画遇刺的事,好查也难查。就象前年血字营被出卖的消息一样。
这一次胆敢刺杀王画,刺客的身手都是不弱,而且动用了十把军用弓弩,在洛阳有这个嫌疑的人并不多。但连王画自己都排除了是三思做的,那么陛下想一想会是谁”
剩下的只有李旦嫌疑最大了。可李显就是站在老四的立场去想,也不大可能。十箭齐发,王画身上没有盔甲。手中没有盾牌,随时有可能被乱箭射杀。结果就是武三思背上一个嫌疑的名声,不如将王画留下来与武三思角逐。老四的睿智,不可能做出这个愚蠢的事情的。
“陛下,一开始我认为也不可微但陛下你再想一想,如果再配合今天谶言,会有什么样结果。”
这弟兄俩是一对难兄难弟,先后都做过一段时间皇太子与皇帝,然后让武则天废黜,因此都有登临帝位的大义。但神龙政变时,李旦带兵平息洛阳,随后主动扶助李显登上皇位。因此一开始时,李显对李旦是真心感谢的,包括他直接封赏李旦皇太弟的封号。有了这个封号。以后李旦都可以用它来做为皇位继承人的名义了。但李旦还是拒绝了,这让李显觉得有些内疚。
但好人就怕三说,坏人就怕三劝。后来韦氏与武三思,就包括上官小婉都经常在他耳朵边吹风,李显想法渐渐改变。李旦的一段皇太子与皇帝的历史,不成了李显的内疚,反而成了李显忌惮的一个原因。如果李旦不是低调做人,真接受了李显皇太弟的封号,有可能现在李显都产生杀机。
这两咋。人自始至终没有提李旦的名字,但心中有数。而且韦氏所说,也让李显担心起来,他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陛下,你再想一想,如果没有三思顶力相助,你的皇个有今天这般牢固他与这两件事都没有关联,虽然滑州一案中他为交手的地方官员牵连,但对陛下还是有大功的。现在有功不赏,反而因为某人的精心安排,将三思贬放到外地。岂不是正中了某人的圈套所以我说王画想法只是治标,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那我该怎么办”
“简单,继续追查刺杀王画一案,与谶言一案,到底是谁做的,勒令百姓禁止传播谶言,同时下诏朝堂上不准再弹劾这两件事,避免继续纷争下去。至于处执,在真相没有大白之前,不对任何大臣进行处罚,以免误伤真正的良臣
除了禁止传播谶言外,其他的彻底颠覆了王画的提议。
这是韦氏刻意地蒙混了两个不同的概念。韦氏的说法只是针对两件案子的本身,因为无罪,所以不能处罚。王画的说法却是根源,他并没有说为了案件而要将几个大臣惩戒一下的,而是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的利益,党争发展到了已经影响国家机器运转的地步。所以略作惩戒。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立场,所作出的不同处理方法。
但韦氏的说法很有诱惑力,李显现在还真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武三思对五王掣肘,五王与老四会不会将他这个皇帝架空了。因此沉吟起来。
其实这又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想要将五王架空,让国家机器的实权落在他们手中,是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对他们掣肘。但不一定非要武三思,相信现在的许骡,以及还没有完全脱胎换骨的张嘉贞、魏知古,以及王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