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天津桥上一张纸(一)(2 / 3)

玩唐 午后方晴 6502 字 11个月前

砚石的

一个有好有坏的消息。前往幽州寻找乌金砚的人依然也没有。但顺带着找到了许多易砚石。易砚很好找,史料有明确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历史很悠久,但因为工艺技术等原因,一直没有人重视。直到唐朝晚年,易州奚超父子继承松烟制墨技艺,并在易水河畔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子因受到李煜赏识,移居钦州,又成为钦砚的开山祖。但也因此,易砚开始扬名。

易砚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发墨,石质本身细腻如脂,光润如玉,而且颜色多样,有蓝灰色或带有紫、碧、黑、灰等颜色的水成岩,有的石料上还生着天然的碧绿色、淡黄色或白色的斑纹或“石眼质地又软,便于雕刻。所以现在看到的易砚图案花纹都很精美。这么容易雕匆的砚石,如果工匠再不在上面下功夫,真成了吃干饭的。

所以一度被人称为南端北易。不过与端砚相比,易砚还是上不了台面,主要它有一个最大的弊病,也正因为它的质软,磨墨时容易落墨。一个高档的砚台,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因此它虽然薄有名气,但还与端砚等四大名砚地位相差很远。

但是对于乌金砚,许多人认为它就是易砚,并且提出了易砚命名时间不长,历史是用了燕畿乌金砚这个名字的说法。这是错误的认识,乌金砚的质地颜色与易砚有很大的区别。两者没有办法将它们混淆。但因为乌金砚原料少,有可能很早就灭绝了,所以后人对它的准确地址做了许多猜测。有的居然提出它认为是在南京燕子矾的梅山这个荒谬的说法。古玩大师赵汝珍因为无法断定它的地址,只好在书中说了一句,燕畿之梅山产石如乌金小所以叫乌金砚。亦有金星,制砚甚佳,故颇贵重。惟佳者甚少,是以不闻于世也。

另一个人清朝唐钧著文房肆考图说。在介绍“各处砚产。时写道“北京,燕畿梅山,产石如乌金,亦有金星,颇贵重也。”这个说法更为可靠一点。但时间横跨了一千多年,地名地形多有所改变。究竟这个梅山在哪里唐朝又叫什么山无法考证了。但有一点,正如赵汝珍所说,因为石料少,在清朝出现断源,本身梅山又很所以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也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王画派人到幽州也不过是碰一下运气。但吩咐了如果找不到这个梅山,立即转移到易州。这是最好办的,地名是根据历史记载用的唐朝地名,因此地址准确无误。不但找到了,而且带来了许多石料。不过乌金砚对王画来说,就象他找青花料一样,还是可望不可及的事。虽然现在乌金砚有可能没有一人开采过。

但这些石头得来不容易,王画还是请来工匠,教导他们看了这些砚石的材质、形状与颜色,还有石头本身的石眼、石胆与花纹,以备俏色,增加砚台的观赏性。

正在这时候,三凤说道“二哥不好了,你快出去看看吧

说着推着王画的轮椅,将他推到客厅中。

今天李裹儿没有来,但她让手下的宫女来了。知道王画将大门关上了,她有没有理解王画的心意不得而知,但将王画的软硬兼逼学来了。既然喊门不应,又让宫女带着侍卫将撞木扛来。

王家的下人一看不行啊,昨天门撞坏了,费了老大的劲才将它修好,不能又让它被撞坏了,只好将门打开。宫女带着一大群貌美如花的女子涌进了王家。王画来到客厅时,客厅正是一片莺歌燕舞,一大群美丽的少女挤在客厅,王迤夫妇都看得眼直了,脑门上都流下汗来。

这是怎么一的事

王画也纳闷。

一个宫女走过来施礼,王画认识她,施完礼后,她说道“小候爷,我家公主说过了。这些婢女都是原来送给驸马爷的,但驸耸爷不争气,公主将她们收回来。可放在家中,怕驸马爷偷腥,于是暂且搁在你这里,帮助公主保管一下

保管是假的,怕王画反感。赠送才是真的。

王画反应过来了,昨天对她说,要让她学会宽容大度,于是将这些婢女送过来,表示她大度了。看,这么多美丽的少女送给你“享用。”我这是大度了吧。

可这是两码有

王画正要开口,这些女子一起拜倒,笑盈盈地向他请安。武崇记将她们当作了一个货物,就连李裹儿也将她们当作了一件货物,不然也不会用保管两个字了。这是现在唐朝婢女真实的写照。但王画抛开他的才学不谈,心痛下人也是有名的。跟在这个青年后面,比在驸马府上要好得多。所以一个个喜出望外,秋波横飞。

王画看着她们,果然这些少女一个个长相不凡,但王画看了后还是脸上发黑,因为他看到六七个少女,也不过十一二岁,甚至有可能还没有。不知道武崇怎么好下的手

他正在思考如何应对时,第二个李裹沿的宫女进了王家,带的女子不多,只有十几个,但一个个长相同样不弱。这个宫女又说道“二郎。这是我家公主从教坊里挑选的婢女,个个都是处子之身。因为她们的相貌美丽,但怕驸马爷伤害她们,所以让奴婢将她们带到贵府保管。”

王画终于抹了一把汗,他指着其中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