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李显将一双眼睛瞪得多大的,这底下的这群臣子几乎要反天了,还是大喜他问道“喜从何来”
老魏说道“臣贺陛下第一喜,粮价风波要平息矣。”
李显先是一愣。然后会意过来。
不知道滑州这群胆大包天的人囤积了多少粮食。可先后投资了近两百万婚钱,而且是在粮价在二十几文到四十文时囤积的,可以想像会有多少粮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一些其他的世家参与进去,可因为这个案件,他们还敢要粮食这些粮食出现,对于救灾也好平息粮食价格也好,都会大有帮助。当然了,朝廷也立即得到巨大的财富。
以前对于这些囤积居奇的人无可奈何,牵连太大,除非饿浮遍野,不然朝廷也不可能让他们强行平息粮价的。现在有了这步棋子,想要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虽然他资质平庸。但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想到的。
算是一件不幸中的万幸吧。
老魏又说道“第二喜太子外放才几天。就做出这个功绩。陛下后继有人矣,江山社稷后继有人矣。”
其实老魏知道,不但他,就是许多大臣心中有数,凭借李重俊想抽丝录削,查获这件诡奇的大案。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有这能力,他在后宫都能翻手如云,覆手为雨了。
老魏说这句话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李显让秘书监杨缴,太常卿武崇刮这两个不学少年做太子宾客,李重俊跟着他们只有越来越坏,不学无术。为了此事,左庶子直臣姚挺还进谏让李重俊改过自新。疏报李显没有怪罪,同样也不纳。
为了此事,老魏时常担忧。毕竟他内心深处正统思想还是很重的。只是因为前几年被人做了枪头使唤,他心灰意冷,不想管太多事情。不管王画想法与他们有什么冲突,但品性老魏是绝对相信的。近墨者墨近赤者赤,与王画走在一起。对太子的成长是一件好事。
其他大臣听老魏这样一说。一起说道“恭喜陛下
其实有一些人眼中都能喷出火来,可敢怒不敢言。
李显一听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他立即说道“传旨到滑州。对太子说联听了很喜欢,让他继续再接再励。还有再诏两千精兵。协助太子破获此案
“陛下不可”。老魏一听就急了。
虽然他不大管事,然而一双眼睛都是雪亮的。王画为什么要卫州刺史协助而这件大案,如果朝中没有人支持,怎么可能现在派了两千士兵过去,都是从洛阳调去的,会不会可信有可能调去反而更糟糕。
但这话儿不能明说,他继续说道“陛下,既然太子在奏折没有请求朝廷发出援兵,说明他已经掌控大局。现在发兵,浪费财力不说,有可能反而不美
“魏卿说得也是。”李显觉得也有理,将这个念头取消,但还是派出钦差,对李重俊进行了鼓励。当然,他也没有糊涂到不知道王画的作用。可现在王画有意将功劳让给自己儿子,何乐而不为难以儿子还没有一个大臣亲近
散了朝,可是各个大臣一团团聚在一起。事情远不是李显所想像的,如果此案扩大。有可能再度影响了朝堂的政局。有的在商议如何利用,有的在商议在如何避免。
但在滑州那边,还继续在审理之中。
李重俊不知道,可是王画与腾刺夹都清楚,这件案子越早定落越好,拖长了,就会产生许多变动,不然滑州这群官员,有的也不会到现在还没有开口,比如那个刺史。
连夜审讯。
虽然有一些官员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底线”。但更多的官员被城外食活人的一幕吓着了。并且他们也知道幕后的主是王画,那是从数万人的沙场里滚过刀山血海的,连带兵进攻洛阳的事都敢做得出来。真有可能也将他们在恼羞成怒之下,拖现城外。让那群饥民们活活吃掉
因此突破口继续扩大之中。其实到了第二天早上,案件真相全部审理出来。
最早的与滑州官员无关。先是在去年秋后,看到棉花种籽大量的被抢购,郝鹏飞找到了成公家苦苦劝说。为什么他选择滑州也在情理之中。滑州是大运河与黄河的分界处,东面北面有可能达到七八百万百姓,如果粮食紧缺的话,都耍靠黄河或者大运河调动。还有近十万从幽州到河东一带的驻军。本来粮食缺口很大,再加上许多地方种植了棉花,因此滑州的地理位置变得更加重要。
成公家动了心。但还是没有动,他一家的财力与郝鹏飞联手,必然成为附庸。而且是大动作,人手也单薄了一点。后来找到了费家。至于上官家,直到四月后才参与进来的。然后又将滑州各个阶层的官员拉下水去。
至于柳主薄诅咒之事。是因为柳主薄知道了他们一些动静,进行过规劝。但那时候还不在意。到了今天春天,粮食价格没有涨,但已经看到趋势。也参与此事的白马县县令十分高兴,于是铺张浪费。举行春祭。很感谢这条黄河,这条运河,才能给了他这个发财机会。
但春祭时动用的财办却是县库里面的。柳主薄再一次与他争执起来,而且确实在激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