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
邺城西郊,军营里,坐立不安的兵卒们,眼巴巴看着辕门方向。
今日一早,有司召集军将入城议事,于是,所有人都盼着朝廷发犒赏。
南贼已经撤了,邺城转危为安,而他们年前就离开家乡,随军入京驻防,年没得过,又风餐露宿,辛苦得很。
到了邺城,住也住不好,还要担惊受怕,元宵节也没得过,家里情况如何,也不知道。
好不容易熬退了南贼,虽说他们没有打仗,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朝廷应该犒赏的。
不然,我们跑来京城勤王,不是白辛苦了
许多人都这么想,而军中到处都在传,说朝廷会犒赏勤王将士。
所以大伙都眼巴巴盼着好消息传来。
今日有司召集军将议事,一定是要落实这件事
军营一隅,一个兵卒就在向同伴们讲述自己听到的传言。
“我听说,听说的啊,就这么一说,大伙就这么一听”
他故意放慢语速,调起同伴的胃口,“朝廷犒军,除了酒肉管饱,至少每人十匹布,两千钱,二石麦”
有人不信“真的假的,当官的能有这么慷慨”
虽然嘴上说不信,但心里却颇为期待真要是这样,也不错的。
“我只是听说,信不信,在你们了。”那兵卒把手一摊,“反正,今天或许就能见分晓。”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愈发期盼起来,盼着朝廷好歹发些赏,让大伙不要白白忙活。
毕竟,大伙年没得过,跑来京城吹北风,又担惊受怕,真的很辛苦。
那兵卒见同伴们都满脸期待,不再多说,听着同伴议论时事,心中想着事情,只觉无法理解
怎么回事官军明明占了黎阳、距离邺城不远了,再加把劲就能攻入邺城,怎么就撤军了
他想不明白。
不过,作为潜伏的细作,他和同伴们收到了命令尽可能造谣,说“朝廷”要犒赏勤王的将士。
这个命令,让他愈发不明白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么楚军撤退,邺城转危为安,齐国朝廷是肯定要犒赏勤王将士们的呀
不然,那么多将士,还有随军青壮,年前大老远的跑来邺城,有年没得过,还得担惊受怕,不犒劳的话
不犒劳的话,下次谁还愿意出力
他认为犒军是必然的事情,不明白“上头”的安排有何意义,不过,既然“上头”这么要求,他便照做。
所以,朝廷犒军的消息,在他和同伴们的努力下,很快就传遍邺城诸军,而今天,似乎就要见分晓了。
不一会,军营里喧嚣起来,翘首以盼的兵卒们,渐渐得知一个消息
朝廷会派人携带酒肉犒劳勤王诸军,然后各军要返回驻地。
这下,许多人失望不已一顿酒肉就完事了
犒赏呢不是说要发钱粮么
大伙辛辛苦苦入京勤王,一顿酒肉就打发了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开始,其实兵卒们没指望能有什么奖赏,毕竟他们没打仗。
可当传言传得众所皆知之后,大伙有了盼头,盼着朝廷发钱粮,多多少少都发一些。
结果就只有一顿酒肉,吃完就要走人了。
不少人愤愤不平“走就走,谁稀罕待在这里”
邺城外,原先规模庞大的营垒已经消失,勤王诸军拔营返回各自驻地,因为走得很急,所以现场一片狼藉。
骠骑大将军斛律羡看着空荡荡的营地,心中不是滋味。
北侵的楚军刚撤没多久,皇帝忽然下令,让勤王诸军离开京城。
斛律羡认为此举不妥,因为楚军虽然撤退,但黄河尚未解冻,所以对方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
但是,皇帝一意孤行,于是,诸军散去。
与此同时,他的兄长斛律光班师,从河南回来,结果皇帝下令军队不必回京,抵达指定地区后,朝廷会遣使犒劳。
然后军队就地解散,各回本部。
如此匪夷所思的决定,让斛律羡只觉难以置信,对和士开弄权十分愤怒。
他认为这肯定是和士开撺掇皇帝才有的结果,斛律羡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但仔细一想,想出个可能
对方恐怕是担心他兄弟二人挟兵逼宫,逼皇帝“远小人”。
然而这可能么
斛律羡和兄长斛律光,与和士开并未公开交恶,平日里也没什么过节,对于此人弄权,虽然颇有微词,但也没明显表露出来。
斛律光位高权重,代表的是晋阳武勋们的利益,邺城这里无论什么人掌权,只要不损害到晋阳武勋们的利益,他们就不在乎对方是忠是奸。
去年年初,赵郡王高睿等人弹劾和士开,声势浩大,但斛律光兄弟并未参与其中。
所以,斛律羡对和士开如此提防他兄弟二人觉得莫名其妙。
外地入京勤王诸军,名义上归斛律羡统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