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可能么
不可能。
李笠对嫡女李平安的“颜值”很有信心,因为女儿遗传了娘的高颜值,随着年纪增长,愈发容貌出众,且身材高挑。
但是,在这个极其看重出身的年代,皇族只会和士族联姻,他一个寒酸小吏出身之人,女儿是不可能嫁入皇家的。
所以李笠知道自己被人耍了,耍他的人是个寡妇。
他不能把这寡妇如何,因为这寡妇身份特别,叫做“太后”。
太后让他夫人多带嫡长女到宫里走动,也好和其她内外命妇们相熟。
此举意味深刻,仅从这一提议来看,可以有两种解读
第一个可能,太后抬举李笠,亲自作为“介绍人”,带他夫人和女儿进入贵妇圈,那些贵妇们即便再鄙夷李笠和黄姈的出身,也得给太后一个面子。
于是,李笠的夫人和嫡长女,就能通过不断地聚会,融入这贵妇圈,和那些出身高贵的贵妇们,建立起表面交情。
按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有了一群塑料情的姊妹,至少看上去,很风光。
第二个可能,是太后有意让李笠的嫡女当皇后,或为妃
应该是为后,若为妃,李笠又不止这一个女儿。
只有李笠成了皇帝的丈人、未来皇太子的外祖父,猛虎才会变成忠犬,为皇帝保驾护航。
但李笠认为,太后突然弄这么一出,更可能是故意引起外界误会让诸位皇叔、宗室、大臣以为,他女儿会成为皇后。
于是李笠成为众矢之的,而他的敌人,会翻倍出现。
等到他和这些人斗得昏天黑地,太后趁机渔翁得利,安插人手控制朝政,让小皇帝的地位愈发稳固。
然后站出来“辟谣”哎呀,我没那意思让彭城公女郎为皇后呀
皇家是不可能和寒人联姻的,这是数百年来的惯例,难有例外。
谁敢挑战这个例外,谁就被士族清流们视作公敌。
李笠不认为太后有这种勇气面对满朝非议,所以,他就是被耍了。
他回到府邸后,闻讯赶来的张铤,立刻分析这一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
“君侯,此为移祸江东之计,躲是躲不掉的,只能见招拆招。”
李笠苦笑“这下可好,谁都盯着我,我就像一个磁铁,把所有箭镞都吸过来了。”
“这不正好么,来一个,君侯就收拾一个,收拾到最后,就算是假戏,也就真做了。”
“假戏皇家是不可能和寒人联姻的,万一让我女儿做妾,也就是做嫔妃”
皇帝纳妃,可以不管其出身,只要长得漂亮就行,历朝历代,让功臣女儿入宫为妃,也是常见的手段。
“君侯,皇帝尚未大婚就纳妃,这是当言官和清流们为摆设”张铤反驳。
李笠问“那立后再纳我女儿为妃呢我两个女儿是同龄,一嫡一庶。”
“立她人为后那皇帝下聘之日,也是君侯为嫡女定亲之时,皇帝要纳妃,也只能纳李府庶女。”
“太后不给个正室名分就想君侯为便宜女婿卖命,凭什么”
张铤对孤儿寡母不看好,他还是觉得,此事利大于弊,哪怕太后就是耍人。
“既然君侯回京之前,就有破除万难的信心,那么无所谓困难多一些。”
“正所谓债多不愁,他们一个个跳出来,那也好,顺便收拾了。”
李笠觉得这就是麻烦“对手多了,应付起来的难度就翻倍增加,你确定我们招架得过来”
“君侯,若文斗斗不过,那就动武,不是更好么”张铤唯恐天下不乱,他一直就想李笠来个干脆的。
两人议论了一阵,议出来的结果,也只能是见招拆招,看着办。
毕竟太后的话已经说出口,无论本意如何,反正各方对李笠的敌意大涨,想挽回,是不可能的了。
“如此来,要操的心,可就多了许多”李笠叹道,张铤表态“君侯勿忧,下官愿为君侯分忧。”
李笠突然说“你用脑过度,头发都稀疏了,多年故交,我于心何忍”
张铤差点被李笠这种刁钻的话给噎到“君侯说笑了,下官头发浓密,何来稀疏之说”
下午,书房,从宫里回来的黄姈,和李笠谈起今日入宫的点点滴滴。
在京的命妇入宫觐见皇后、太后,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携带年幼子女同行,也是如此。
但是,当前日太后主动向李笠提起,让彭城夫人带着女儿入宫走走,这就有些意味深长了。
今日,黄姈带女儿李平安入宫,让女儿在太后面前露了脸。
黄姈回来后,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今日太后和她以及女儿说的每一句话,有什么一语双关。
就是寻常的闲谈而已。
也没发现有人在暗处偷窥的迹象。
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