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喝两盅(1 / 2)

田园食香 恕恕 2925 字 2024-02-05

“娘,我们没意见,您能回来跟我们一起住,我们高兴”刘氏真心实意的说着。

自个婆婆不是那种恶婆婆,这么些年来,她们婆媳相处的还不错。当初老太太跟着老二一家去镇上的时候,刘氏还觉得舍不得呢。

杜河清也十分高兴,赞同的点头。

张氏不乐意,留在杏花沟,他们一家子岂不是要耕田种地,养鸡喂鸭,过乡下人的日子

可是她不乐意又有什么用,根本就没有人问她

“老二,你怎么说”李氏把目光移向小儿子杜河浦。

“娘,我没意见”他儿子被书院除名了,媳妇又私自昧下家里挣的辛苦钱,他还有什么脸面提意见回村里住着也好,省得一个两个的都不省心。

“好,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就把铺子租出去,全家搬回村里住着。等过完了年,老大跟老二跑一趟,把镇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拉回来,再贴一个招租启示。”

“唉知道了娘。”

“知道了娘。”哥俩异口同声的答道。

李氏点了点头,“该忙啥忙啥去吧不过我先说好啊,咱们家的事儿,谁要是敢往外传,我可是不客气的。让我知道有人在外头胡咧咧,非撕了她的嘴不可。”

李氏的目光,若有所思的落在了张氏身上。这个家里,数老二媳妇的嘴没有把门的,家里有点什么都,都上外面胡咧咧。

张氏讪讪的,知道李氏是在警告自己呢

不过,儿子的事儿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即便别人让她说,她也不会说的。

“知道了娘”

“知道了祖母”

几个小的也连忙表态,表示自己不会乱说。

杜小叶这会儿都有点傻眼了,没想到杜玉娘不动声色就把铺子给收拢回去了。

杜玉娘,似乎不一样了呢

李氏挥了挥手,把人都赶了出去。

众人鱼贯而出,只算下李氏和杜玉娘这对祖孙俩。

屋里静悄悄的,祖孙俩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李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孙女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

原本娇气,眼高于顶的小丫头,突然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不但变聪明,透彻了不少,连脾气也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让李氏很费解,她想来想去,也没想明白孙女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有这么大的改变。

后来又联想到了老爷子给孙女托梦的事,才释然了几分。

这丫头激动之下撞了柱了,昏迷了好几天,也许在梦里,老爷子指点她了吧不然这孩子的性子,怎么可能转变的这样大呢

李氏觉得自己想的非常有道理,也就不去深究这件事了,反而跟杜玉娘说起了杜安兴的事情。

“玉娘啊,你是不是怪祖母的心不够狠啊”李氏作为一个经过大风大浪洗礼的人,感觉很是很准确的。她能看得出来,自己这种和稀泥的作法,孙女很是不赞同。

杜玉娘笑了笑,握着李氏的手道“祖母,我明白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李氏听了这话,眼眶微热,“你这孩子,真是懂事了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祖母不是想偏袒谁,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你们一家子受委屈了但是玉娘啊,家和万事兴”更何况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事情闹大了,镇子上和村里的人们,都得看他们的笑话。

老杜家的名声,可就毁了。

“祖母,什么委屈不委屈的,都是一家人我也是盼着这个家好好的,不希望”再像上一世一样,家破人亡。

杜玉娘吐了一口浊气,才道“不希望祖父在梦里说的事情,变成真的。”

李氏心里咯噔一声“玉娘,你祖父是不是还跟你说别的了”

杜玉娘强颜欢笑的道“也没说别的,就是祖母,您一定得多看着十一堂哥。”杜家破家的根,就在他身上。

李氏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你放心,祖母知道了”

折腾了半天,杜家的饭菜也做得了。

乡下人讲究夏天在堂屋摆桌子吃饭,冬天则是喜欢在屋里的炕上摆桌子吃饭。天冷的时候把炕烧得旺旺的,支一张炕桌,全家人团坐在一起,那样吃饭才香呢

杜家人口不算少,大房六口,二房六口,再加上李氏,足足十三口人。

一张炕桌根本坐不下。

李氏就让杜河清摆了两张炕桌。

李氏带着两个儿媳妇,四个孙女,外加一个孙媳妇坐一桌。

杜河清,杜河浦两兄弟,各自带着家里的小子坐一桌。别看大房的杜安盛才六岁,但是小家伙思想早熟,说什么也不肯坐到李氏那桌去吃,非说自己是爷们,要跟爷们坐一桌。

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说出来的话却是一本正经的,一副小大人模样,把大伙逗得够呛,气氛也松快了不少。

因为要过年了,加上李氏他们又是从镇上赶回来的,一家子团聚,是个好日子,所以刘氏和田氏颇下了一番功夫,整治了几个好菜。